器官移植后排斥反应用什么药
发布于 2016/10/24 14:51
发布于 2016/10/24 14:51
一些人在接受完器官移植之后。即便是手术非常的成功,但是因为人体组织相容性抗原或移植抗原的不同,对出现一定的排斥反应,导致移植器官不能长时间的存活在受移植者身上。那么,器官移植后排斥反应用什么药?如何减少器官移植的排斥反应呢?
器官移植之前,一般会先对移植者和被移植者之间进行配型,尽量的减少排斥反应的出现,一些配型成功的人也可能因为抗原不同出现排斥,临床上多用一些药物来减少排斥反应的出现。
器官移植后排斥反应用什么药?临床上应用广泛的抗排异药物有田可(环孢素软胶囊)等等,田可(环孢素)是一种强效免疫抑制剂,可逆地特异作用于淋巴细胞,抑制细胞介导免疫反应。在器官移植的临床上比较常用。
糖皮质激素,代表药物:甲泼尼龙,强的松。作用机制:主要是抑制核转录因子KB的活性。糖皮质激素的免疫学作用主要表现在减少淋巴细胞产生细胞因子,影响T细胞激活和黏附,但在大剂量进行冲击治疗时,还可通过直接作用造成淋巴细胞溶解和凋亡,以达到快速有效地抑制免疫作用。不良反应:由于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可诱发和加重感染,或导致肾上腺皮质功能紊乱等,故在器官移植中,糖皮质激素与其他免疫抑制剂联合应用,能产生良好的协同作用。
细胞毒类药物,代表药物:硫唑嘌呤片,环磷酰胺。作用机制:抑制免疫器官中DNA、RNA及蛋白质合成,从而抑制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硫唑嘌呤是最早应用的一种免疫抑制药物。不良反应:硫唑嘌呤的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和药物性肝炎。用药期间应监测全血计数和肝功能。
钙调蛋白抑制剂,代表药物:环孢素A,他克莫司。作用机制:抑制神经钙蛋白活性,从而抑制T淋巴细胞活化分泌白细胞介素2;同时也抑制T淋巴细胞的白细胞介素2受体的表达,从而有效地抑制T淋巴细胞的活化与增殖。不良反应:环孢素A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在心血管、肾脏和中枢神经系统,环孢素A对B淋巴细胞也有一定影响,不仅阻止B淋巴细胞的增生,还可以诱发和促进B淋巴细胞程序化死亡。长期应用也可引起脾脏淋巴细胞的减少,造成脾脏萎缩。
抑制细胞因子增殖反应药物,代表药物:雷帕霉素。作用机制:抑制由抗原及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4、白细胞介素6诱导的T细胞增殖和脂多糖诱导的B细胞增殖,肾毒性非常低,但有剂量依赖性,并且是可逆的。不良反应:可造成高胆固醇血症和高甘油三酯血症、感染、血液系统损害等不良反应。
干扰代谢药物代表药物,代表药物:霉酚酸酯,咪唑立宾。作用机制:竞争性抑制嘌呤合成系统中肌苷酸至鸟苷酸途径从而抑制核苷酸合成。不良反应:霉酚酸酯的不良反应主要为腹泻、白细胞减少及机会性感染。咪唑立宾主要不良反应有胃肠反应、血液系统障碍和过敏症状,偶见骨髓抑制和急性肾功能衰竭。咪唑立宾不在肝脏代谢,并证明没有明显的肝毒性,骨髓抑制也不明显,而免疫抑制效果与硫唑嘌呤相近,故被用作硫唑嘌呤的替代品。
FTY720可使外周血中的T、B淋巴细胞数减少,从而对移植物的攻击减弱。由于FTY720具有高度的细胞选择性,毒副作用低,避免了环孢素A过量所可能引起的肝、肾毒性。
上一篇 : 器官移植的常规用药
下一篇 : 器官移植如何安排用药
全国三甲医生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