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骨质疏松怎么治愈

发布于 2016/11/04 09:13

原发性骨质疏松相信大家了解的并不多,骨病专家说原发性骨质疏松在生活中比较常见,它是由于骨质减少而导致的,由于骨的脆度增加,所以很容易发生骨折的发生,原发性骨质疏松导致的骨折可以发生在全身多个部位的骨骼当中,那么,原发性骨质疏松怎么治愈?具体内容下面为您详细介绍。

1、生活方式的改变

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多饮用牛奶,少饮用咖啡和碳酸饮料;多晒太阳,适当户外运动;富钙、低盐饮食;戒烟、限酒。

2、适量的体育锻炼

运动是预防骨质疏松最有效的方法之一。适量的运动能改善骨骼的血液循环,促进骨转换平衡,维护和提高骨密度,延缓骨量丢失。同时,运动还可提高肌肉的力量、增加活动的协调性,减少跌倒风险。运动有利于肠内钙的吸收和增加骨形成。运动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不宜过劳。老年人及骨质疏松人群应避免过度剧烈的运动,以避免发生骨折或引发其他疾病。可选用八段锦、五禽戏或太极拳等中国传统的运动方式。

骨质疏松症患者在进行强度较大的体育锻炼(如举重、跑步)前应进行相应的风险评估,体育锻炼应该避免仰卧起坐、过度弯腰、扭身运动、爆发性负重或高冲撞的动作(如跳跃)等。骨折术后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根据个体情况进行循序渐进的活动和锻炼。运动方式、时间、频度、强度应个体化。

3、钙和维生素D的补充钙剂

钙摄入可减缓骨量丢失,改善骨矿化。骨折围手术期以及骨折后的长期治疗策略中,钙剂的应用都是必需的。绝经后妇女和老年人每日元素钙的摄入量应为1000~1200mg,国人每日饮食中元素钙摄入量约为400mg,故每日额外补充的元素钙量应为500~600mg。骨折围手术期摄入的钙量可略增加。老年人容易合并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补充钙剂的同时应给予普通维生素D,先纠正维生素D缺乏状态或使患者的血清25(OH)D达正常水平。

心血管事件及肾结石风险是对钙剂安全性的主要顾虑,有研究提出大剂量的钙摄入可能增加肾结石、心血管疾病及卒中的风险。大样本量及多中心研究结果显示,额外补充钙剂会增大动脉粥样斑块的面积与体积。但目前循证医学的证据尚不足以证明补充钙剂会增加心血管事件和肾结石风险。相反,相关研究表明补充钙剂具有改善血脂和降压的作用,有利于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较高剂量的钙摄入还能降低肾结石风险。高钙血症时应避免使用钙剂。钙剂应与维生素D和其他抗骨质疏松药物联合使用。

4、维生素D

老年人和骨质疏松人群是维生素D缺乏的高危人群,尤其是髋部骨折患者。对于50岁以上的较高风险人群,维生素D的推荐剂量为800~1000IU/d;对于一些高危患者如髋部骨折患者,可补充1000~2000IU/d剂量的维生素D,至少将血清25(OH)D水平提高到20ng/ml或以上。对于一般老年人群,维生素D安全补充剂量上限为4000IU/d。

治疗严重维生素D缺乏者可以使用50000IU维生素D3或者D2,每周1次(或7000IU日剂量),持续8~12周,使25(OH)D水平达到30ng/ml左右。然后转为维持治疗剂量,但在治疗过程中要严密监测血钙磷、24h尿钙磷以及血清25(OH)D水平。骨化三醇或阿法骨化醇主要用于老年人或肾功能异常者,使用时需定期监测血钙与尿钙。维生素D可应用于骨折围手术期及骨折后的长期治疗。应与钙剂及其他抗骨质疏松药物联合使用。

5、蛋白质的补充

蛋白质是骨骼和肌肉的重要营养成分,蛋白摄入不足影响骨量的维持。此外,充分的蛋白摄入还可以增加肌肉量。低蛋白摄入的老年人更容易发生肌力下降和肌少症(sarcopenia,与衰弱、多种慢性病及年龄相关的肌肉容量和功能下降的一种肌肉疾病)。蛋白的来源主要有奶制品、豆类、鱼类和肉类。推荐成人每日的蛋白摄入量为0.8g/kg,而每日摄入蛋白1.0~1.2g/kg可能对老年人的骨骼和肌肉健康更为有利。2014年,欧洲骨质疏松和骨关节炎临床经济学会(ESCEO)发布的维持骨骼健康的膳食蛋白和维生素D专家共识推荐:每日摄入膳食蛋白1.0~1.2g/kg,且每次正餐保证20~25g高质量蛋白(奶制品)的摄入。

延伸阅读

更多精彩回答

全国三甲医生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