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阴道炎的症状与治疗

发布于 2016/11/24 18:26

细菌性阴道炎并不是由特异的病原体,如念珠茁、滴虫或淋球菌、结核杆菌等所致的,而是由一般的病原菌,如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等引起的阴道炎性病变,在医学上又称“非特异性阴道炎”。根据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除了上面提到的常见的病原菌外,细菌性阴道炎还与嗜血杆菌、支原体、各种厌氧菌等感染有关。女性朋友肯常因卫生条件差或身,体虚弱引发本病。中医称本病为“带下病”、“阴痛”、“阴痒”等。下面寻医问药小编和你一起来了解相关知识。

[临床表现]

白带量多,呈脓性或混浊浆液状,质稠或稀,有腥臭味,伴阴道坠胀、灼热感,或外阴

瘙痒分泌物刺激尿道口可有尿频尿痛等不适。

[治疗]

1。西医药治疗:主要是阴道局部用药,如每日用1%乳酸或O.5%醋酸溶液低压冲洗阴遭,然后喷撒磺胺粉或抗生素(氯霉素或金霉素)于阴道壁上,每日1次,共7-10日。

2.中医药治疗

(1)湿热下注:带下量多,色黄,质稠,臭秽,阴中潮红、灼热、肿痛,尿赤口干,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止带。

方药:猪苓、茯苓、赤芍、丹皮各15克,泽泻、黄柏、栀子、白果、车前子(包)各10克,生甘草6克。

中成药:龙胆泻肝丸。

(1)湿浊下注:带下量多,色白,质黏,有腥味,阴中下坠肿胀,腹胀纳呆,便溏,舌质淡、苔白腻,脉濡。

治法:健脾利湿止带。

方药:党参、苍术、白术、茯苓、山药、生苡仁各15克,陈皮、欠实各10克。

中成药:白带丸。(3)肝郁脾虚:带下量多,色黄白,质稠,或腥臭,阴中灼热坠胀,心烦口苦,体倦乏力,纳差便溏,舌质红、苔薄腻,脉弦细。

治法:疏肝清热,健脾利湿。

方药:丹皮、白芍、白术、茯苓、生苡仁各15克,柴胡、栀子、泽泻、黑芥穗、车前子(包)各Io克,生甘草6克。

中成药:加味道遥丸。

(4)外泊法

①外阴熏洗:苍术、生苡仁、苦参各15克,黄柏10克,布包水煎加分钟,熏洗外阴,每日2次。

②阴道纳药:康妇特栓I枚,每晚1次纳阴中,1O次为一疗程。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回答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