痢疾是怎样引起的
发布于 2025/04/09 13:15
发布于 2025/04/09 13:15
痢疾是由志贺菌属细菌感染引起的肠道传染病,治疗需及时使用抗生素并注意补液和饮食调理。
1、遗传因素:某些基因变异可能增加个体对志贺菌感染的易感性,但遗传因素在痢疾发病中占比较小。
2、环境因素:卫生条件差、饮用水污染、食物不洁等是痢疾传播的主要途径。志贺菌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尤其在人群密集或卫生设施不完善的地区更易暴发。
3、生理因素: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如儿童、老年人或慢性病患者,更容易感染志贺菌并发展为痢疾。
4、外伤:肠道黏膜损伤可能增加细菌入侵的风险,但这种情况相对少见。
5、病理因素:志贺菌感染后,细菌在肠道内繁殖并释放毒素,导致肠道黏膜炎症、溃疡和出血,从而引发腹痛、腹泻、黏液便或血便等症状。
治疗方法包括:
1、抗生素治疗:常用药物包括环丙沙星、阿奇霉素和头孢曲松,需根据药敏试验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2、补液治疗:腹泻和呕吐可能导致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口服补液盐或静脉输液可有效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3、饮食调理:避免油腻、辛辣和难以消化的食物,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如米粥、面条和蒸熟的蔬菜。
4、对症治疗:如腹痛严重,可使用解痉药物如颠茄片缓解症状;发热时可使用退热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
5、预防措施: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食用不洁食物和饮用未经消毒的水,尤其是在痢疾高发地区。
痢疾的预防和治疗需结合环境卫生改善和个人防护措施,及时就医和规范用药是控制病情的关键。
上一篇 : 痢疾预防药物首选
下一篇 : 痢疾预防的主导性措施是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