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胃炎怎么引起的怎么治疗
发布于 2025/05/01 07:08
发布于 2025/05/01 07:08
急性胃炎可能由病原体感染、药物刺激、酒精损伤、应激反应、胆汁反流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抗感染治疗、黏膜保护、抑酸护胃、补液支持、病因消除等方式治疗。
幽门螺杆菌、沙门氏菌等病原体侵入胃黏膜引发炎症反应,表现为上腹绞痛、恶心呕吐。需通过碳13呼气试验明确感染后,采用铋剂四联疗法根除病原体。
2、药物刺激: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等药物破坏胃黏膜屏障,导致胃酸侵蚀黏膜层。出现呕血黑便时应立即停用损伤药物,并服用质子泵抑制剂修复黏膜。
3、酒精损伤:乙醇及其代谢产物直接损伤胃黏膜细胞,造成广泛充血水肿。戒酒基础上使用胃黏膜保护剂可促进修复,严重出血需静脉输注止血药物。
4、应激反应:严重创伤、大手术等应激状态下,胃黏膜微循环障碍导致缺血性糜烂。早期应用质子泵抑制剂联合肠内营养支持,可预防应激性溃疡大出血。
5、胆汁反流:
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至胃腔,胆盐溶解胃黏膜脂质层引发化学性炎症。促胃肠动力药联合铝碳酸镁可中和胆酸,必要时需手术重建消化道解剖结构。
急性胃炎恢复期需保持清淡饮食,选择米粥、馒头等低纤维食物,避免辛辣刺激及过热饮食。症状缓解后逐步增加蛋白质摄入,如蒸蛋羹、嫩豆腐等。每日分5-6次少量进食,餐后保持坐位30分钟。可配合腹部按摩促进胃肠蠕动,从右下腹开始顺时针环形按压。两周内禁止吸烟饮酒,注意观察大便颜色变化,若再次出现呕血或黑便需立即复诊。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