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会引起盆腔附件炎
发布于 2025/05/03 10:18
发布于 2025/05/03 10:18
盆腔附件炎可能由细菌感染、邻近器官炎症扩散、宫腔操作感染、免疫力下降、卫生习惯不良等原因引起。
1、细菌感染:细菌感染是盆腔附件炎最常见的原因,病原体包括淋病奈瑟菌、衣原体、支原体等。这些细菌可通过性接触传播,上行感染至输卵管和卵巢。患者可能出现下腹疼痛、发热、异常阴道分泌物等症状。治疗需根据病原体选择敏感抗生素,同时性伴侣需同步治疗。
2、炎症扩散:邻近器官如阑尾、结肠的炎症可直接蔓延至盆腔附件。急性阑尾炎穿孔时,脓液可能流入盆腔引发附件炎。患者除原发病症状外,还会出现盆腔压痛、反跳痛等表现。治疗需控制原发感染灶,联合广谱抗生素和盆腔理疗。
3、宫腔操作:人工流产、刮宫术等宫腔操作可能破坏宫颈屏障,使阴道内细菌上行感染。术后出现持续下腹痛伴发热需警惕附件炎。预防关键在于严格无菌操作,术后遵医嘱使用预防性抗生素,避免过早性生活。
4、免疫力下降:
长期疲劳、压力过大或患有糖尿病等慢性病时,机体抵抗力降低,阴道内条件致病菌可能过度繁殖并上行感染。这类患者易反复发作附件炎,需加强营养支持,控制基础疾病,必要时使用免疫调节剂。
5、卫生不良:经期使用不洁卫生用品、性生活前后未清洁、长期穿紧身裤等习惯会增加感染风险。细菌易通过外阴-阴道-宫颈途径上行至附件。改善卫生习惯、选择棉质透气内衣、避免经期性生活可有效预防。
预防盆腔附件炎需注意经期卫生,每日用温水清洗外阴但避免阴道冲洗,同房前后双方清洁。饮食宜清淡,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果蔬增强免疫力,适量运动促进盆腔血液循环。急性期需卧床休息,慢性期可进行温和的盆腔康复锻炼。出现持续下腹痛、异常分泌物应及时就医,避免转为慢性炎症导致不孕等并发症。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