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急性b型淋巴细胞白血病

发布于 2025/06/10 08:33

儿童急性B型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是儿童最常见的白血病类型,占儿童急性白血病的80%。该病起病急骤,主要表现为发热、贫血、出血倾向及淋巴结肿大,治疗以化疗为主,结合靶向治疗、免疫治疗或造血干细胞移植。

1、发病机制:

B-ALL的发病与遗传易感性、环境因素及免疫异常相关。约5%患儿存在唐氏综合征等遗传疾病,孕期电离辐射暴露、苯类化学物质接触可能增加发病风险。病理性基因重排如ETV6-RUNX1融合基因是常见分子特征,导致B系前体细胞恶性增殖。

2、典型症状:

早期表现为持续低热、乏力等非特异性症状,随病情进展出现皮肤瘀斑、鼻衄等出血倾向。骨髓浸润可致骨关节疼痛,纵隔肿块可能引起呼吸困难。约60%患儿就诊时已有肝脾淋巴结肿大,外周血可见原始淋巴细胞比例异常升高。

3、诊断标准:

骨髓穿刺发现原始淋巴细胞≥25%为确诊依据,需进行流式细胞术免疫分型确认B系来源。细胞遗传学检测包括染色体核型分析和FISH检测,分子生物学检查如PCR可识别预后相关融合基因。腰椎穿刺评估中枢神经系统浸润情况。

4、分层治疗:

根据危险度分层制定方案,低危组采用VDLD方案长春新碱+柔红霉素+左旋门冬酰胺酶+地塞米松,中高危组需加入环磷酰胺等强化疗。CD19/CD22阳性患儿可接受贝林妥欧单抗等免疫治疗,复发难治病例考虑CAR-T细胞疗法。

5、预后因素:

5年无事件生存率达85%-90%,年龄1-9岁且白细胞<50×10⁹/L者预后较好。不良预后因素包括婴儿白血病、BCR-ABL1融合基因阳性、诱导化疗未达完全缓解。治疗期间需密切监测感染、肿瘤溶解综合征等并发症。

治疗期间应保证每日2500-3000毫升饮水量预防肿瘤溶解,进食高压灭菌饮食降低感染风险。缓解期可进行散步、瑜伽等低强度运动,避免对抗性运动以防出血。定期进行认知功能评估,必要时开展神经心理康复训练。维持期需按时复查骨髓象、微量残留病,注意观察激素相关副作用如骨质疏松、血糖异常等。家庭成员应学习中心静脉导管护理技巧,建立症状日记记录体温、出血等变化。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回答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