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的传染源一般源于什么

发布于 2025/06/28 05:48

手足口病的传染源主要源于患者和隐性感染者,病毒可通过呼吸道飞沫、消化道分泌物及疱疹液传播。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常见病原体包括柯萨奇病毒A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

1、患者分泌物

发病期患者的咽部分泌物、唾液、粪便及疱疹液中含有大量病毒。患者在咳嗽或打喷嚏时产生的飞沫可传播病毒,接触被污染的衣物或玩具后未洗手也可能导致感染。家长需注意患儿用品单独消毒,处理呕吐物或粪便时应戴手套。

2、隐性感染者

未出现症状的隐性感染者仍具有传染性,其呼吸道和肠道排毒时间可持续数周。这类人群在托幼机构或家庭聚集环境中易造成隐匿传播。建议在流行季节加强儿童手卫生,避免与可疑感染者共用餐具。

3、污染环境

病毒在潮湿环境中存活时间较长,被污染的游泳池、公共玩具或门把手可能成为传播媒介。肠道病毒对紫外线敏感,定期用含氯消毒剂擦拭物体表面可有效灭活病毒。幼儿园等场所应每日对高频接触区域进行消毒。

4、母婴传播

孕妇感染肠道病毒可能通过胎盘或产道传染给新生儿,导致新生儿重症手足口病。妊娠晚期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分娩前后需做好隔离防护。哺乳期母亲患病时应暂停母乳喂养。

5、动物携带

部分家畜如猪可能携带柯萨奇病毒,但动物传人证据尚不充分。接触农场动物后应彻底清洁双手,避免儿童接触动物粪便。目前尚未发现宠物直接传播手足口病的病例。

预防手足口病需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使用肥皂洗手至少20秒,避免接触患者分泌物。流行期间减少前往人群密集场所,儿童玩具和餐具应定期煮沸消毒。出现持续高热、肢体抖动或呼吸急促等重症表现时须立即就医,重症病例可遵医嘱使用干扰素α2b喷雾剂、丙种球蛋白等药物。患病期间宜进食温凉流质食物,保持口腔清洁,疱疹处可涂抹炉甘石洗剂缓解瘙痒。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回答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