矫正牙齿时打钉子是什么
发布于 2025/06/28 08:24
发布于 2025/06/28 08:24
矫正牙齿时打钉子一般指植入骨钉(微型种植体支抗钉),主要用于提供牙齿移动的固定支点。骨钉是正畸治疗中常见的辅助工具,通常由钛合金制成,通过手术植入牙槽骨内,在矫正结束后取出。
骨钉适用于需要精确控制牙齿移动方向或加强支抗的情况。当传统矫正器无法提供足够牵引力时,骨钉能帮助解决牙齿移动困难问题。例如深覆合、开合等复杂错颌畸形,或需要内收前牙改善突嘴时,骨钉可避免后牙前移导致的矫正效果不佳。植入过程在局部麻醉下进行,创口约1-2周愈合,期间需配合口腔清洁和消炎措施。
少数情况下可能出现骨钉松动或周围软组织炎症。松动多因骨质密度不足或初期受力过大,需重新植入;炎症常与口腔卫生不良有关,表现为牙龈红肿疼痛,通过加强清洁和局部用药多可缓解。极个别患者因解剖结构异常可能无法植入骨钉,需改用其他支抗方式。
矫正期间需避免啃咬硬物,使用冲牙器或软毛牙刷清洁骨钉周围,定期复查维护。若出现持续疼痛、松动或分泌物应及时复诊,由正畸医生评估处理。骨钉拆除后遗留的小孔通常在1个月内自行愈合,无须特殊处理。
上一篇 : 补牙都是用什么材料
下一篇 : 拔牙什么时候可以漱口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