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新生儿低血糖症

发布于 2025/06/29 10:58

新生儿低血糖症是指出生后72小时内血糖水平低于正常值的代谢紊乱状态,主要由{糖原储备不足}、{高胰岛素血症}、{围产期应激}、{遗传代谢缺陷}、{喂养不足}等原因引起。

1、糖原储备不足

胎儿期肝脏糖原储备主要在妊娠晚期完成,早产儿或小于胎龄儿因肝脏发育不成熟,糖原合成和储备能力不足,出生后易出现低血糖。这类患儿通常表现为喂养困难、嗜睡或肌张力低下。治疗需通过早期微量喂养或静脉补充葡萄糖,同时监测血糖变化。

2、高胰岛素血症

母亲妊娠期糖尿病可导致胎儿胰岛细胞增生,出生后因母体葡萄糖供应中断而胰岛素持续分泌,引发持续性低血糖。患儿可能出现震颤、呼吸暂停等症状。需持续静脉输注葡萄糖,严重时使用二氮嗪口服混悬液或奥曲肽注射液抑制胰岛素分泌。

3、围产期应激

分娩过程中缺氧、低温或感染等应激状态会加速糖原消耗。这类低血糖多伴随皮肤苍白、心率增快等应激表现。需在纠正原发疾病的同时,按0.5-1g/kg剂量静脉推注10%葡萄糖溶液,后续以葡萄糖输注维持。

4、遗传代谢缺陷

糖原累积病、脂肪酸氧化障碍等先天代谢异常可干扰葡萄糖生成。患儿常有顽固性低血糖伴肝肿大或肌无力。需通过血尿代谢筛查确诊,急性期使用10%葡萄糖注射液维持,长期需特殊配方奶粉喂养。

5、喂养不足

延迟开奶或哺乳困难导致外源性葡萄糖摄入不足,常见于剖宫产或患病新生儿。表现为哭声弱、吸吮无力。应生后1小时内开始母乳喂养,必要时补充配方奶或5%葡萄糖溶液,每2-3小时喂养一次。

新生儿低血糖症需在出生后24小时内每2-4小时监测血糖,维持血糖在2.6mmol/L以上。母乳喂养者应确保每日8-12次有效吸吮,配方奶喂养按需调整奶量。出现嗜睡、抽搐等严重症状时需立即就医,避免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家长需注意观察婴儿反应、肤色及喂养状态,定期随访生长发育指标。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回答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