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的早期还有救吗
发布于 2025/08/03 08:07
发布于 2025/08/03 08:07
狂犬病早期通过及时规范的暴露后预防可以有效阻断病毒进展,但一旦出现典型神经症状则难以治愈。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被感染动物咬伤或抓伤传播。
狂犬病毒侵入人体后存在潜伏期,通常为1-3个月。在病毒尚未侵入中枢神经系统的窗口期内,立即进行规范的暴露后处置可有效预防发病。暴露后预防包括彻底清洗伤口、接种狂犬病疫苗和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三个关键步骤。伤口需用肥皂水和流动清水交替冲洗15分钟以上,再用碘伏消毒。疫苗接种采用五针法或四针法程序,免疫球蛋白需在伤口周围浸润注射。这些措施能中和游离病毒并诱导机体产生保护性抗体。
当病毒已突破血脑屏障并出现恐水、怕风、吞咽困难等典型神经症状时,疾病进展至临床期,此时病死率接近100%。现有医疗手段仅能对症支持治疗,无法逆转病理进程。部分采用密尔沃基疗法的病例曾存活较长时间,但该方案存在争议且难以普及。临床期患者常因呼吸循环衰竭死亡,从发病到死亡通常不超过7天。
被可疑动物咬伤后应立即用肥皂水冲洗伤口并就医评估。暴露后预防的黄金时间是24小时内,延迟处理会大幅降低预防效果。高风险职业人群可提前接种暴露前预防疫苗。避免接触野生动物和未免疫的流浪动物,为家养宠物定期接种疫苗是重要预防措施。若出现不明原因咬伤或暴露,无须等待症状出现就应尽早就医。
上一篇 : 狂犬病暴露三级严重吗
下一篇 : 狂犬病毒会不会通过眼睛传播?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