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性黄疸的分型有哪些?
发布于 2025/08/04 13:48
发布于 2025/08/04 13:48
病理性黄疸可分为溶血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胆汁淤积性黄疸三种主要类型。病理性黄疸多由红细胞破坏过多、肝细胞功能受损或胆汁排泄障碍引起,需及时就医干预。
1、溶血性黄疸溶血性黄疸因红细胞破坏加速导致胆红素生成过多,常见于新生儿ABO溶血病、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等。患者除皮肤巩膜黄染外,可伴贫血、酱油色尿。需通过光照疗法降低胆红素,严重时需换血治疗,可遵医嘱使用人血白蛋白注射液、苯巴比妥片等药物辅助代谢。
2、肝细胞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因肝细胞损伤导致胆红素摄取转化障碍,多见于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损伤等疾病。典型表现为黄疸伴食欲减退、肝区疼痛。治疗需针对原发病,如抗病毒药物恩替卡韦分散片、护肝药物复方甘草酸苷片等,同时限制脂肪摄入减轻肝脏负担。
3、胆汁淤积性黄疸胆汁淤积性黄疸因胆管阻塞或胆汁分泌异常导致排泄受阻,常见于胆总管结石、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等。特征为皮肤瘙痒、陶土色粪便。需解除梗阻因素,如内镜取石或使用熊去氧胆酸胶囊促进胆汁排泄,必要时行胆肠吻合术改善引流。
病理性黄疸患者应每日监测皮肤黄染范围及大便颜色变化,避免高脂饮食加重胆汁淤积。母乳喂养的新生儿需评估母乳性黄疸可能性,必要时暂停母乳3天观察黄疸消退情况。所有类型黄疸若进展迅速或伴随精神萎靡、拒奶等症状,须立即就医排查胆红素脑病等严重并发症。恢复期可适量补充维生素AD滴剂帮助肝功能修复,但所有药物使用均需严格遵循医嘱。
上一篇 : 胃消化功能不好有哪些症状
下一篇 : 大便出血是内痔还是外痔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