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糖药服用期间需要注意什么
发布于 2025/08/09 07:46
发布于 2025/08/09 07:46
降糖药服用期间需要注意监测血糖、饮食控制、药物相互作用、定期复查和不良反应观察。糖尿病患者需严格遵医嘱用药,避免自行调整剂量或停药。
监测血糖是降糖治疗的核心环节。患者应配备家用血糖仪,根据医生建议的频率测量空腹及餐后血糖。血糖记录本需详细标注测量时间、用药情况和饮食内容。血糖波动较大时需增加监测次数,出现头晕、心慌等低血糖症状时立即测量。不同降糖药物对血糖的影响存在差异,例如磺脲类药物容易引发低血糖,而二甲双胍类则较少引起低血糖反应。
饮食控制需与药物治疗相配合。每日三餐应定时定量,碳水化合物摄入需均匀分配。避免食用高糖高脂食物,如甜点、含糖饮料和油炸食品。建议选择低升糖指数食物,如全谷物、豆类和绿叶蔬菜。酒精摄入会干扰血糖调节,服药期间应限制饮酒。外出就餐时需注意隐藏糖分,如勾芡汁、沙拉酱等调味品可能含有大量糖分。
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可避免疗效降低或副作用增加。部分抗生素、利尿剂、激素类药物可能影响降糖效果。中药制剂如人参、甘草等也可能干扰血糖控制。服用新药物前应咨询医生或药师,阅读药品说明书中的相互作用提示。阿司匹林等水杨酸类药物可能增强磺脲类降糖药作用,增加低血糖风险。某些降压药与降糖药联用可能影响药物代谢。
定期复查有助于评估治疗效果。每3个月需检测糖化血红蛋白,反映长期血糖控制情况。肝肾功能检查可评估药物安全性,尤其对二甲双胍等经肾脏排泄的药物更重要。眼底检查和足部神经评估能早期发现糖尿病并发症。根据复查结果,医生会调整药物种类或剂量。出现体重明显变化时也需及时复诊,这可能提示需要调整治疗方案。
观察不良反应能及时处理药物副作用。常见反应包括胃肠道不适、皮疹、水肿等,严重时可能出现乳酸酸中毒或肝损伤。低血糖表现为出汗、颤抖、饥饿感,严重时可致昏迷,需立即进食含糖食物。注射胰岛素的患者需注意注射部位轮换,避免脂肪萎缩或增生。服药期间出现任何异常症状都应记录并告知医生,不要自行处理或忽视。
糖尿病患者除规范用药外,还需保持规律运动,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运动前后监测血糖,避免空腹运动。保证充足睡眠,控制压力水平,这些都有助于血糖稳定。戒烟限酒,维持健康体重,定期进行并发症筛查。建立良好的疾病管理习惯,与医生保持沟通,才能实现长期血糖控制,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上一篇 : 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下一篇 : 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中要注意什么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