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溶血换血是大病吗
发布于 2025/08/10 15:05
发布于 2025/08/10 15:05
新生儿溶血换血通常属于较严重的医疗干预,但具体病情需结合溶血程度和并发症判断。新生儿溶血病主要由母婴血型不合、遗传性红细胞缺陷等因素引起,严重时可能导致贫血、黄疸甚至脑损伤。
新生儿溶血病若仅表现为轻度黄疸,可通过蓝光照射、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等非换血方式治疗。此时患儿血红蛋白下降不明显,胆红素水平未达到换血标准,通常不会遗留后遗症。但若发生急性溶血,患儿可能出现血红蛋白低于100g/L、总胆红素超过342μmol/L等危急值,伴随嗜睡、拒奶、肌张力异常等神经系统症状,此时换血治疗可快速清除致敏红细胞和游离抗体。换血过程需严格监测电解质平衡及凝血功能,可能发生低钙血症、血小板减少等并发症。
极少数情况下,ABO或Rh血型不合溶血病会发展为核黄疸,即使经过换血治疗仍可能遗留听力障碍、脑性瘫痪等永久性损害。这类患儿需长期随访神经发育情况,必要时进行康复训练。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因血脑屏障发育不完善,更易出现胆红素脑病等严重并发症。
新生儿溶血换血后应继续监测胆红素反弹情况,母乳喂养者必要时暂停母乳3天。家长需观察患儿皮肤黄染程度、精神状态及吃奶量,定期复查血常规和肝功能。保持室内光线充足有助于观察黄疸变化,避免包裹过多衣物影响散热。若发现患儿出现抽搐、角弓反张等异常表现,须立即返院复查。
上一篇 : 两岁宝宝半夜咳嗽厉害怎么办
下一篇 : 1岁半宝宝发烧了怎么办,如何退烧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