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患者需要长期吃抗凝药吗
发布于 2025/08/14 15:39
发布于 2025/08/14 15:39
房颤患者通常需要长期服用抗凝药物,以预防血栓形成和脑卒中等并发症。抗凝治疗的必要性主要取决于患者的卒中风险评分、出血风险评估、合并疾病、年龄等因素。
房颤患者心脏跳动不规则,容易在心房内形成血栓,血栓脱落可能导致脑栓塞或其他器官栓塞。目前临床常用的卒中风险评估工具是CHA2DS2-VASc评分,评分较高的患者通常建议长期抗凝治疗。常用抗凝药物包括华法林、达比加群酯胶囊、利伐沙班片等,这些药物能有效抑制凝血因子活性,降低血栓形成概率。长期抗凝治疗期间需要定期监测凝血功能,根据检查结果调整药物剂量,保持国际标准化比值在目标范围内。患者还需注意观察有无牙龈出血、皮肤瘀斑、黑便等出血倾向,及时与医生沟通。
部分低卒中风险的房颤患者可能无须长期抗凝,例如CHA2DS2-VASc评分为0分的男性或1分的女性。阵发性房颤患者如果心律转复为窦性心律且维持稳定,经评估后可能减少或停用抗凝药物。存在严重出血倾向、近期重大手术、未控制的高血压等出血高风险患者,医生可能权衡利弊后暂缓抗凝治疗。对于这类特殊情况,临床可能采用左心耳封堵术等替代方案降低血栓风险。
房颤患者应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可自行调整抗凝药物剂量或突然停药。日常生活中需保持饮食均衡,避免大量摄入富含维生素K的食物影响华法林药效,同时防止跌倒等外伤导致出血。建议每3-6个月复查心电图和凝血功能,定期评估抗凝治疗方案的必要性和安全性。若出现心悸加重、呼吸困难或出血症状应及时就医。
上一篇 : 做冠脉ct多少钱
下一篇 : 心脏堵塞80%用做支架吗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