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脾阳的中药有哪些
发布于 2025/08/15 15:22
发布于 2025/08/15 15:22
补脾阳的中药主要有附子理中丸、小建中汤、黄芪建中汤、理中丸、四君子汤等,需在医生辨证后使用。
一、附子理中丸附子理中丸由附子、干姜、白术、人参等组成,适用于脾胃虚寒引起的脘腹冷痛、呕吐泄泻。方中附子温补脾肾阳气,干姜温中散寒,白术健脾燥湿,人参补气助阳。使用期间需避免生冷食物,阴虚内热者禁用。
二、小建中汤小建中汤含桂枝、白芍、甘草、生姜等成分,主治中焦虚寒所致的腹中拘急疼痛。桂枝温通阳气,白芍缓急止痛,二者配伍可调和营卫。该方对虚寒型慢性胃炎、肠易激综合征有效,但外感发热者不宜。
三、黄芪建中汤黄芪建中汤在桂枝汤基础上加黄芪、饴糖,适合脾阳虚兼气虚者。黄芪补中益气,饴糖甘温建中,能改善食欲不振、四肢不温等症状。糖尿病患者使用需调整饴糖用量,湿热体质慎用。
四、理中丸理中丸由人参、干姜、白术、甘草组成,针对脾胃虚寒的腹泻、食欲减退。干姜温中止呕,人参健脾益气,适合长期腹泻的脾阳不足患者。急性胃肠炎发作期不宜单独使用。
五、四君子汤
四君子汤含人参、白术、茯苓、甘草,是补气健脾基础方。通过补气间接温养脾阳,适用于气短乏力、大便溏薄的脾虚证。可配伍肉桂增强温阳效果,但实热证患者禁用。
补脾阳需注意饮食调理,适量食用生姜、大枣、山药等温性食物,避免生冷瓜果。冬季可配合艾灸中脘、足三里等穴位。中药使用前需经中医师辨证,不可自行配伍。脾阳虚者应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适度进行八段锦等温和运动以助阳气升发。若出现口干舌燥等化热表现应及时复诊调整用药。
上一篇 : 偏头痛会引起耳朵疼吗
下一篇 : 带脉的作用与功效有哪些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