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症的症状

发布于 2025/08/20 12:22

骨质疏松症的症状主要有腰背疼痛、身高变矮、骨折风险增加、驼背畸形、活动能力下降等。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减少和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的全身性骨骼疾病,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进展会出现多种临床表现。

1、腰背疼痛

骨质疏松症患者常出现腰背部持续性钝痛,疼痛可沿脊柱向两侧扩散,久坐或久站后加重,平卧休息后缓解。这种疼痛与椎体微骨折或压缩性骨折有关,可能伴有肌肉痉挛。疼痛程度从轻微不适到剧烈疼痛不等,严重时会影响日常生活。患者可通过热敷缓解症状,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对乙酰氨基酚片等药物镇痛。

2、身高变矮

骨质疏松导致椎体压缩性骨折后,患者身高会逐渐变矮,通常在数年内身高减少超过3厘米。多个椎体骨折可导致脊柱缩短,这是骨质疏松症进展的重要标志。身高变矮通常伴随脊柱后凸畸形,早期可能仅表现为衣服下摆变长而不易察觉。定期测量身高有助于早期发现骨质疏松,建议中老年人每年测量一次。

3、骨折风险增加

骨质疏松症患者骨骼脆性增加,轻微外伤即可发生骨折,常见部位包括椎体、髋部、腕部和肋骨。骨折可能由跌倒、咳嗽或轻微碰撞引起,髋部骨折后一年内死亡率较高。预防骨折需加强钙和维生素D补充,必要时可服用阿仑膦酸钠片、唑来膦酸注射液等抗骨质疏松药物。

4、驼背畸形

多节段椎体压缩性骨折可导致脊柱后凸畸形,表现为驼背或"老年性驼背"。畸形程度与骨折椎体数量相关,严重时会影响呼吸功能。驼背畸形一旦形成难以逆转,早期干预尤为重要。患者可通过背部肌肉锻炼改善姿势,重度畸形可能需要支具固定或手术治疗。

5、活动能力下降

骨质疏松症患者因疼痛、骨折或畸形导致活动能力逐渐下降,表现为行走困难、上下楼梯费力、从座椅起身困难等。活动减少会进一步加重骨量丢失,形成恶性循环。适当进行负重运动如散步、太极拳有助于维持骨密度,改善平衡能力,降低跌倒风险。

骨质疏松症患者应保证每日摄入足够的钙和维生素D,牛奶、豆制品、深色蔬菜都是良好的钙来源。规律进行负重运动和平衡训练,避免吸烟和过量饮酒。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查,高风险人群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物。注意居家环境防滑,预防跌倒,出现不明原因骨痛或身高明显缩短时应及时就医评估。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回答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