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路感染的途径是什么
发布于 2025/08/26 14:26
发布于 2025/08/26 14:26
尿路感染的途径主要有上行感染、血行感染、淋巴道感染、直接蔓延和医源性感染。尿路感染通常由细菌、真菌或其他病原体侵入泌尿系统引起,可能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
1、上行感染上行感染是最常见的尿路感染途径,病原体从尿道口进入,经尿道逆行至膀胱、输尿管甚至肾脏。女性因尿道较短且邻近肛门,更易发生上行感染。常见病原体包括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等。患者可能出现下尿路刺激症状,如排尿灼热感。治疗需遵医嘱使用左氧氟沙星片、头孢克肟分散片等抗生素,同时增加水分摄入以冲刷尿道。
2、血行感染血行感染多见于免疫力低下人群,病原体通过血液循环播散至泌尿系统。金黄色葡萄球菌、结核分枝杆菌等可通过此途径感染肾脏,导致发热、腰痛等全身症状。糖尿病患者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风险较高。治疗需针对原发感染灶,配合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等药物,并控制基础疾病。
3、淋巴道感染淋巴道感染较少见,病原体通过淋巴系统从邻近器官传播至泌尿系统。盆腔炎、结肠炎等疾病可能通过淋巴管引起尿路感染,多伴随原发病症状。治疗需处理原发炎症,可选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等广谱抗生素,同时进行局部物理治疗。
4、直接蔓延
直接蔓延指邻近器官感染直接侵犯泌尿系统,如盆腔脓肿穿透膀胱、结肠瘘管连通输尿管等。这类感染常伴随剧烈腹痛、排尿异常,需通过影像学检查确诊。治疗需手术清除病灶,术后使用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控制感染,并修复受损组织。
5、医源性感染医源性感染由导尿、膀胱镜等医疗器械操作引入病原体所致。留置导尿管超过3天者感染风险显著增加,可能出现发热、脓尿。预防需严格无菌操作,发生感染后应及时拔除导管,根据药敏结果选择磷霉素氨丁三醇散等药物,并缩短器械留置时间。
预防尿路感染需保持会阴清洁,每日饮水1500-2000毫升,避免憋尿。女性排便后应从前往后擦拭,性生活后及时排尿。糖尿病患者应严格控制血糖,老年人需定期检查泌尿系统。出现尿路感染症状时应及时就医,避免自行服用抗生素导致耐药性。治疗期间可适量食用蔓越莓制品,其原花青素成分有助于抑制细菌黏附尿道壁。
上一篇 : 慢性肾炎吃什么好?
下一篇 : 中老年人补叶酸的好处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