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决定中国多数丙肝难治
发布于 2011/12/16 16:22
发布于 2011/12/16 16:22
基因决定我国多数丙肝难治
河南、安徽因不安全注射引起的丙型肝炎疫情震惊全国,目前已导致200余人感染,且大多是儿童。我国是丙型肝炎感染人数最多的国家,最新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明
20%丙肝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
日前,位于豫皖交界的安徽省涡阳县和河南省永城市相继暴发丙肝疫情,这些丙肝患者曾经集中在河南一家小诊所接受注射治疗,疫情可能与注射器针头重复使用有关。
丙型肝炎是由丙型肝炎病毒所引起的,它同乙肝一样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大问题。但在我国,丙肝远没有乙肝“出名”。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在北京和上海随机对流动人群的调查表明,公众对丙型肝炎的知晓率只有38%,明显低于甲型肝炎和乙型肝炎。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全球有1.7亿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每年有300万至400万丙肝病毒新感染病例。我国属于丙型肝炎中等偏高流行地区,是全球感染人数最多的国家。据2010年世界卫生组织的最新数据,我国丙型肝炎的感染率为2.2%,大约有近2979万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从卫生部网站上也可以看出,我国每年丙型肝炎病例的报告人数呈上升趋势。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慢性肝炎的主要原因。80%的急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可慢性化,20年-30年后,大约20%的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部分病人发生肝细胞癌。全球每年大约有50万新发生肝癌病例,其中22%与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有关。
主要传播途径:不安全注射
丙肝的传播途径与乙肝、艾滋病相似,都可以经过血液、性接触和母婴传播。
丙肝的性传播率很低。美国的5项研究证实,在没有血液暴露(共用注射器、牙刷、文身等)的情况下,与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长期性生活,配偶间的感染率平均为1.5%,估计单个配偶间的感染率为每年0-0.6%,性乱人群的感染率为每年1%。丙肝的母婴传播率也明显低于乙肝,大多数文献报道其母婴传播率在2%-8%之间。
血液传播是丙型肝炎的主要传播途径,包括:输血和血制品、不安全注射、不安全透析和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医疗器械、共用剃须刀、穿耳环孔等。我国自1993年对献血人员筛查丙型肝炎以后,因输血和血制品感染的丙型肝炎明显减少,而不安全注射和使用被污染的医疗设备,已经成为我国丙型肝炎传播的主要途径。有些地区,因不安全注射(包括吸毒)感染的丙肝占60%-90%。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由于不安全注射所致的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达200万,占丙肝新发感染的40%。
不安全注射表现在许多方面,最主要的形式有3种:一是注射器或针头不消毒反复使用。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每年全球有60亿例注射为不经消毒再次使用注射器或针头,在发展中国家占所有注射的40%,在有些国家这个比例可高达70%;二是过多采用注射治疗,增加了不安全注射的风险;三是乱丢医疗垃圾,导致不安全注射。医疗垃圾尤其是注射器和针头用后不处理,针头里的病毒就会造成疾病传播。随便抛弃的注射器和医疗垃圾,还可能导致黑市上再次销售,增加注射的风险。
58.2%患者有难治的病毒基因
慢性丙肝发病症状隐匿,患者通常只是感到疲劳乏力,被发现时往往已是肝硬化或肝癌。
得了丙型肝炎是可以治疗的。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是目前的有效药物,大约有60%的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可以完全治愈。但干扰素对丙型肝炎的疗效与丙型肝炎病毒的基因型有关,丙型肝炎病毒家族至少有6个兄弟,其中老大(基因Ⅰ型)、老二(基因Ⅱ型)和老三(基因Ⅲ型)是最常见的。一般认为丙型肝炎病毒基因Ⅰ型感染较基因Ⅱ或Ⅲ型对干扰素治疗的疗效差,使用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达到完全治愈者,在基因Ⅰ型感染者中只有40%—50%,而基因Ⅱ、Ⅲ型和其他各型的感染者可以达到80%。
我国难治的基因Ⅰ型感染者所占比例明显增加。据我国最新丙型肝炎流行病学调查的数据,基因Ⅰ型丙肝在我国的感染率已上升至58.2%。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控制丙型肝炎的流行,就可能大大增加我国丙型肝炎治疗的难度。
链接
能吃药就不打针
目前,还没有可以预防丙型肝炎的疫苗,因此,要控制丙肝的传播,严格实施安全注射非常重要。要让大众知道,发烧、腹泻不一定都得打针,大多数可通过吃药治愈。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在世界某些地区,注射的使用完全不顾及实际需要与否,其用量之大已不再以合理的医疗规范为依据。
许多患者往往认为注射治疗效果更好也更快,如此次疫情发源地的村诊所医生被尊称“一针灵”。如果孩子们发烧或腹泻时不打针,开些药来吃,就可避免因不安全注射感染丙型肝炎。如果需要注射治疗,一定要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和医疗器械。一次性注射器的价格仅几毛钱,而一旦感染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或艾滋病,几万元也不一定能治好疾病。
延伸阅读
抽血1毫升便可发现早期肝癌
只需抽取1毫升的血液,小于2厘米的肝癌诊断准确率可高达90%。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肝癌研究所与复旦大学病理系经过3年攻关,在肝癌患者血浆中筛选到了由7个微小核糖核酸组成的早期肝癌诊断分子标记物,对小于2厘米的肝癌诊断准确率接近90%,对于甲胎蛋白隐性的肝癌的诊断正确率高达88%。
我国是肝癌高发国家,全世界50%以上的新发和死亡肝癌患者发生在中国。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肝癌诊断标记物为甲胎蛋白,然而,40%的肝癌患者甲胎蛋白并不升高,呈现阴性。超过60%的肝癌患者在初次就诊时已经进入中晚期,从而失去根治性治疗的机会,总体5年生存率只有7%左右。小于2厘米的早期肝癌往往可以通过切除、射频消融等方法获得根治,5年生存率高于90%。
上一篇 : 喝酒不伤肝的小窍门
下一篇 : 治疗肝硬化易犯的常见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