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学铁娘子”夏元萍

发布于 2012/03/20 14:58

夏元萍与其他义工别无二致,都是走在奉献的路上。若非要说出不同,近十年助学捐款14万余元,7年里义务工作18000余小时,走访贫困学生家庭的行程达20000余公里或许能让她与其他义工稍有区别。

2012年3月4日,大连市慈善总会召开“庆祝大连市慈善义工组织成立十周年暨义工晋星表彰大会”,夏元萍获得义工终身成就金星奖,然而面对记者,她说的最多的是:“我做的还不够。

“夏奶奶”是个实践派

夏元萍的故事,要从2003年说起。

“03年我在报纸上看到慈善总会正招募义工,于是便报名了。”夏元萍回忆说,成为义工后,她的日子变得充实起来。“尽量让每一名需要帮助的孩子都得到帮助。”这个心愿支撑着夏元萍的助学扶困之路。到目前,受她资助过的学生已近百人。

每次决定资助一名学生,夏元萍必定会随同义工去学生家中实地考察走访。徐永毅就是她资助的学生中比较贫困的一个,一次意外的感染让徐永毅失去了一个肾,7、8万的治疗费也使得家中负债累累,母亲肝腹水常年卧病在床,父亲在一次工作时被机器轧掉3个手指……看到这个残破不堪的家庭和一脸悲伤的家人,考察时夏元萍掏出了身上所带的1200元钱,并承诺:“不要让徐永毅放弃学业,我一定会资助他到大学毕业。

两年时间,夏元萍资助徐永毅一家上万元,并完全兑现承诺,一直把徐永毅送到了大学殿堂。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每次夏元萍探望受资助的学生,见面时必然会听到一声充满感恩之情的“夏奶奶”,看到孩子们真诚的笑容,每每此时,她的心中都荡起一阵满足感与幸福感。在夏元萍帮助过的学生中,考上清华的有、考上北航的也有,应聘进外企的有,进入银行的也有。

每年过年,必定会有曾受过资助的学生来到夏元萍家中拜年,手机上也尽是孩子们的拜年短信。“奶奶,您放心,今后我有能力,会用自己的钱去帮助更多的人。”这是大多数受过资助的学生们给夏元萍的一个承诺。孩子们懂的感恩,也懂的让爱传递。这,便是夏元萍最感欣慰之处。

铁人也会腰疼

“夏铁人”的称谓来源于一场车祸。

2005年11月5日,夏元萍在去庄河农村走访贫困学生时,所乘车前轮突然爆胎而发生车祸,诊断结果为腰椎骨第五节挫伤错位1.5°,筋断裂。即使在住院期间,她也没有“安分”下来,病床边放着联系贫困学生的电话本。“我抽空就翻翻小本,给他们打电话了解情况,那时候我就会忘记了身上的疼。”出院后,面对老伴和孩子的劝阻,夏元萍却没停止助学的脚步,带着护腰带继续跟其他义工东奔西走。

“一想到那些贫困孩子渴求上学的眼神,我就告诉自己不能停下来。我的一次探访可能改变一个孩子一生的命运,我的一次鼓励就可能给一个孩子奋斗的方向,我的一次资助就可能给一个家庭生存的希望!”夏元萍动情地说。于是,在“慈祥的夏奶奶”之外,夏元萍有了另一个称谓——“热心助人的夏铁人”。

铁人也会腰疼。在夏元萍家中,记者看到的不仅仅是满满一书柜的荣誉,还有一抽屉治疗腰椎的止痛药。

“药基本上1个月买一次,一次10盒。”夏元萍告诉记者,现在每次活动之前她都要先把止痛药吃了,不然根本坚持不住,有时候活动太累,她晚上回到家中还要再吃一次。

慈善的雪球越滚越大

在夏元萍家中,两份爱心善款明细表被放在贫困学生资料之中。夏元萍告诉记者,近些年发生一些事情,让人们对爱心捐助有了疑虑,于是她有了两本“账单”,一本是爱心人士资助学生明细,另一本则是在义工分会领回来的善款去向明细,并且每次资助,她都会落实、查访,力争将每一份善款都用在刀刃上。

雪球总是越滚越大,在夏元萍的带动下,她的家人也跟着开始做起了义工,还在念初三的外孙如今已经是四星级义工了,自己资助了7名高中生、2名小学生。女儿还专门成立了“小兔儿”爱心网站,联系社会上愿意帮助贫困学生的爱心人士,到大连周边地区扶贫帮困。呼吁社会上的爱心人士资助。

“曾有人问我,你舍不得吃、舍不得穿,图个啥呀?其实我什么也不图,只要看到自己资助的孩子学习成绩优异;只要看到自己资助的贫困家庭充满生活的希望。我觉得我付出再多都值!”夏元萍说。

专家推荐

延伸阅读

更多精彩回答

全国三甲医生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