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人流低龄化”成为过去式

发布于 2012/08/10 16:22

5月19日,中国社科院教授陈一筠发表调查报告,称目前中国未成年少女做人流的低龄化趋势越演越烈,未成年手术患者比例达到40到50%。据陈一筠调查,在广西南宁发现有9岁少女堕胎的案例,而表示对此负责的是一个13岁男孩。(5月20日《广州日报》)

人流低龄化在近几年来渐成热门话题,也渐成一种趋势,多数统计的指向已经明确,人流低龄化的趋势正在加剧,而这也逐步演变成一道社会公共卫生难题。那么多花季少女初尝禁果便留下无可挽回的创伤,必然是值得社会关注的,也是社会理应深刻反思的命题。

何以至此?每个人心理都应该明白一些,无非是性教育的缺失与孩子性早熟的双重矛盾。当一方面是学校、家庭对性问题讳莫如深;另一方面则是生活条件日益丰富,孩子们也变得越来越性早熟,当孩子们无法从正常渠道获得相关知识时,他们唯一的选择就是“邪道”,如上网,如翻看黄色书籍等。这些不正当渠道获得的性知识,往往只会促进荷尔蒙激素的分泌,很难系统地得到安全的知识,那酿成恶果其实也是无法排除的“青春之痛”。

人流低龄化最大的危害还不在于手术本身,更在于孩子害怕父母的责备,自身经济实力又有限,不敢去大型的正规的医院,只敢去一些小医院,无论设备还是医生水平,都达不到安全的档次,这带来最大的恶果是“人流低龄化”正在吞噬许多孩子未来做妈妈的权利。人流本身便会对身体造成创伤,而一些非正规医院带给孩子的创伤更甚,这点早已成为共识。

任何的社会制度,往往是先扎好安全篱笆,然后再设置补救措施,以完善制度。可就孩子日益低龄化而言,我们一直只在呼吁设立性教育课,其实这只能算是扎好了安全篱笆,而补救措施同样不可或缺。所谓补救措施,便是孩子在年少无知怀孕时,应得到最安全的保护,如家长陪同去正规医院,如正当的休息权利等。要做到这,一方面呼吁更为完善的家庭教育制度,另一方面则要求相关部门加大对非法人流的医院进行整顿与处理。

人流低龄化是一道社会命题,同样需要举社会之力共同应对,不能光扎好安全篱笆,还应及时补住篱笆上意外产生的“洞”,如此两手都抓好,方能让“人流低龄化”成为一种过去式,即便偶尔有,也能得到最妥善的处理与照顾,不至于失去未来当妈妈的权利。

人流专区推荐

专家推荐

延伸阅读

更多精彩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