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的发病机理

发布于 2012/08/14 10:03

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指由乙型肝炎病毒直接或间接诱发的肾炎。我国是乙肝病毒感染的高发区,人群乙肝病毒携带率高达15%,而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的发生率占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的23%一65%。目前已知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的发病机理如下:

循环免疫复合物沉积

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患者体内的乙肝病毒的抗原和相应的抗体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影响肾脏功能。如乙肝表面抗原和乙肝表面抗体结合,成为一个“抗原、抗体结合物”,在血液循环中游动。当这种循环免疫复合物沉落并滞留到肾小球或肾小管上时,就在那儿堆积,最终引起肾脏病变。临床研究发现肾脏组织中有乙肝病毒的免疫复合物,证明了乙肝病毒循环免疫复合物对肾脏的损伤。

直接感染肾脏细胞

乙肝病毒的嗜肝性并不十分严格,除了肝脏外,乙肝病毒还可以感染其他部位,如肾、胰、皮肤、胆管上皮、骨髓及其外周单个核细胞等。乙肝病毒进人人体后一路直接侵犯肝脏,另一路直接侵犯肾脏,在肾脏复制,引起肾脏病变,发生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有临床研究已经在肾脏组织中检查到了乙肝病毒DNA,证明乙肝病毒能够直接在肾脏细胞发生感染。

导致免疫功能失调

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并不继发于所有乙肝病毒感染者,因此,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的发生还与免疫功能失调有关。特别是此病的发展几乎都与免疫功能失调息息相关。

乙肝专区推荐

专家推荐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