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是再生障碍性贫血的重要病因

发布于 2012/10/25 15:21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种严重的血液疾病,药物是最常见的发病原因,药物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主要与药物的剂量有关,即药物的毒性作用导致骨髓造血系统病变,而有些与药物剂量关系不大,是由于机体对于药物产生免疫反应而导致的造血异常。

一些药物毒性作用较强,应用达到一定剂量时就会导致骨髓造血受到抑制,常见药物包括各种抗肿瘤药物,如阿糖胞苷、甲氨蝶呤等主要作用于容易分裂的较成熟的多功能干细胞,发生全血细胞减少大部分药物引起的再生障碍性贫血是可逆的,骨髓内仍保留一定量的造血干细胞,在停用药物后干细胞逐渐还可以分裂造血,外周血象会逐渐恢复正常。但如果药物用量过大、应用时间过长、机体对于药物过于敏感,就会造成骨髓损害严重,即使停用药物,骨髓抑制也难以恢复而长期处于造血异常状态。

个别患者应用药物后发生的再生障碍性贫血与药物剂量关系不大,是由于药物诱发机体免疫反应而导致的持续性再生障碍性贫血。这类药物种类繁多,常见的有氯霉素、有机砷、磺胺类有、甲砜霉素、保泰松、氨基比林等。

再生障碍性贫血专区推荐

专家推荐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