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相关的免疫因素

发布于 2012/10/30 15:50

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起病隐袭,多数患者病因不清少数与感染有关。感染发生时,巨噬细胞上的Fc受体和C3b受体数量增多,亲和力增高,使裹有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G)的血小板更易被破坏。同时细菌可直接损害巨核细胞,使血小板的产生减少。ITP患者中,NK细胞的数目正常但其活性降低,它与ITP患者T细胞免疫功能的异常一起,导致了B细胞分泌抗体,从而引起了血小板的破坏。

抗血小板抗体

慢性ITP患者血清中存在抗血小板抗体。多数ITP患者的血小板表面可检测到抗体,称为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ITP患者的相关抗体的类型有IgG、IgM、IgA,大多数为PAIgG。在ITP患者,PAIgG值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者及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PAIgG增高值与血小板数及血小板寿命呈负相关。PAIgG增高的原因尚不清楚,可能为非特异性的现象。一般情况下,PAC3的增高与PAIgM的增高相关。还有循环免疫复合物(CIC)与细胞免疫因素及血小板减少也有一定关系。

相关抗原

1.小板膜分子(自身抗原)以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和Ⅲa为多见,GPⅠb较少见;

2.与血小板膜紧密粘附的循环分子(外来抗原)。

专家推荐

延伸阅读

更多精彩回答

全国三甲医生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