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集性偏头痛发病机制的神经源学说

发布于 2012/11/23 14:03

丛集性偏头痛是一种多见于中年男性的、周期性丛集性发作的、部位固定于一侧眼眶及其周围的头痛。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有研究者提出神经源学说,内容如下:

1.丛集性偏头痛发作疼痛均发生在三叉神经第1、2支分布区,提示与三叉神经有关。可能三叉神经受到逆行性刺激,诱发P物质和其他血管活性肽释放,引起血管扩张而头痛。

2.疼痛发作侧的自主神经症状,提示交感神经兴奋性降低,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说明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在发病中起一定作用。

3.实验发现眶上静脉及海绵窦炎症可能损害交感神经纤维,引起自主神经症状,因此,可以认为血管因素和神经因素在头痛发作中可能共同起作用。

4.丛集性偏头痛发作有明显周期性,有的像定时钟一样,每天几乎在恒定的时间发作,因此有人提出可能存在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如源于下丘脑后部调节自主神经的神经元功能障碍,下丘脑前部,如视上核与生物钟节律有关的神经功能紊乱,生物钟受5-HT调节,某些治疗丛集性头痛的药物可加强5-HT能神经传导,提示有5-HT能神经的功能障碍。

偏头痛专区推荐

专家推荐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