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塞的概述

发布于 2012/11/27 10:40

由多种因素使脑部血液循环发生障碍,使脑动脉狭窄或完全闭塞,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而引起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种脑血管病,即为脑梗塞,多见于45岁~70岁中老年人。临床上可分为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腔隙性脑梗死、分水岭梗死等几种类型。

可引起脑梗塞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病、冠心病心律失常、心瓣膜病、糖尿病、体重超重、高脂血症等。

脑梗塞的临床症状可根据梗塞的部位及面积不同而不同,常见症状可有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流口水,肢体麻木,口齿不清,吞咽困难,头晕,耳鸣,恶心呕吐等。发病急骤,多无前驱症状,可在数分钟内发展至高峰。

脑梗塞的常用手段为影像检查、腰穿、心电图、超声检查等。其中以影像检查中的MRI为首选,可于6小时内发现梗死灶,特别对腔隙性梗塞较CT检查更清楚;CT检查则可显示缺血性梗死或出血性梗死改变,合并出血性梗死高度支持脑栓塞,但单纯梗死灶一般需要24小时左右才能在CT上显现。心电则作常规检查,可用来确定心肌梗死、风心病、心律失常等病史。

脑梗塞的治疗可分为急性期治疗与康复期治疗两个阶段。脑梗塞急性期的治疗以个体化、分型、分期治疗为原则,可包括一般治疗、溶栓治疗、抗凝治疗、抗血小板药物、降纤治疗、血液稀释疗法、中医药治疗等几种。

脑梗塞的康复期治疗是国外治疗脑血管病最主要的方法,一般在发病后3~7天即开始进行系统、规范及个体化的康复治疗。可运用神经营养药物、中医中药、针灸、理疗、功能训练等综合治疗,来改善患者头晕头痛、肢体麻木障碍、语言不利等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降低复发率。

脑梗塞专区推荐

专家推荐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