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减少的5大原因

发布于 2012/12/19 16:29

血小板减少是一种多见于孕妇的疾病,其发病原因与以下因素有关:

呼吸道感染

急性血小板减少症是因为身体内出现抗血小板的抗体。急性型多为10岁以下儿童,病前多有病毒感染史。急性血小板减少症多发生在病毒感染或上呼吸道感染的恢复期,如风疹、麻疹、水痘、腮腺炎等。也可在疫苗接种后,感染与紫癜间的潜伏期多在1-3周。患者血清中有较高的抗病毒抗体,血小板表面相关抗体明显增高,故认为是病毒抗原引起的。发病机理可能是包括病毒抗原在内的抗原抗体复合物与血小板fc受体或是病毒抗原产生的自身抗体与血小板膜起交叉反应,损伤血小板,并被吞噬细胞所清除。

血小板抗体产生

输血小板却不升反降,大多是由于血小板反复输注会产生同种血小板抗体,造成疗效的降低,因而要间歇性使用以预防上述抗体产生。若血小板减少是由于血小板消耗,则血小板输注应保留于治疗致命性或中枢神经系出血若由于骨髓衰竭引起的血小板减少,则血小板输注保留于治疗急性出血或严重性血小板减少。

血小板生成减少或无效死亡

包括遗传性和获得性两种,获得性血小板生成减少是由于某些因素如药物、恶性肿瘤、感染、电离辐射等损伤造血干细胞或影响其在骨髓中增殖所致。这些因素可影响多个造血细胞系统,常伴有不同程度贫血白细胞减少、骨髓巨核细胞明显减少。

血小板破坏过多

包括先天性和获得性两种。获得性血小板破坏过多包括免疫性和非免疫性。免疫性血小板破坏过多常见的有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药物血小板减少。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破坏过多包括感染,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血小板在脾内滞留过多

最常见于脾功能亢进。

专家推荐

延伸阅读

更多精彩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