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震颤型脑瘫以肢体颤动为主要症状

发布于 2013/03/18 16:08

震颤脑瘫多由椎体外系损伤及小脑损伤引起,具有特征性的临床症状。

1.静止性震颤患儿肢体在静止状态下出现不自主的粗大颤动,呈节律性,并以双侧上肢及手部多见。速度为每秒3~5次,常于随意运动后减轻或消失;除上述表现外,患儿上肢常交替出现屈曲与伸展动作,并伴有拇指内收及外展动作。

2.动作性震颤又称为随意性震颤,由小脑损伤所致。患儿进行随意运动时,肢体会出现不自主的节律性颤动,并于运动停止后消失。如患儿用手抓床边的玩具时,手指会出现轻微颤动,并于接近目标时变得越来越明显。

3.眼球震颤眼球出现不自主的节律性往返运动,或左右来回运动,或上下往返运动,或沿前后轴作往返旋转运动,或斜向运动而出现斜视,但以左右运动最常见。震颤速度一般为10~40次/分钟,发作时患儿常用手摸眼睛或啼哭不止。

4.平衡功能障碍部分患儿会出现此症状,会使肢体运动不协调如患儿被抱起时,常常无法固定头部而出现后仰动作;练习坐起动作时,常常自行跌倒且此现象长期存在。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脑瘫专区推荐

专家推荐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