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发热后治疗措施

发布于 2013/04/08 10:43

小儿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主要症状之一就是发热,如不能有效控制体温,常导致感染加重,对于发热的患儿,目前临床中建议对患儿进行保护性隔离、应用镇痛药物及抗生素、加强护理及支持治疗工作。

1、保护性隔离: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发热时抵抗力差,容易因交叉干感染造成病情加重,应进行保护隔离。

2、应用镇痛药物:对高热再生障碍贫血患儿应及时用解热镇痛药,注意避免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的阿司匹林类药物,以免加重出血。

3、应用抗生素: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出现反复高热,伴有咽喉炎、口腔黏膜溃疡、肺炎时,应及时选用广谱抗生素,但应注意避免影响造血功能的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药。

4、加强护理: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发热后更应加强口腔及皮肤护理,可每天用洗必泰或朵贝尔氏液漱口,每天清洗皮肤,大便后用消毒液清洗肛门。

5、支持治疗:除了采取相应的对症治疗措施,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发热后支持疗法同样重要,可根据病情需要选择输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维持血液功能。

此外,小儿再生障碍性贫血出现发热时,不仅要积极对症处理,而且应注意查找原因,积极去除诱发因素,避免再次发热。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再生障碍性贫血专区推荐

专家推荐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