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田痣的详细概述

发布于 2017/04/05 17:15

其实,我们作为普通人,了解的疾病种类是非常有限的,毕竟我们工作和学习所接触的人数不多,知道的疾病种类也不会很多,更不可能会专门去研究疾病。太田痣是一种会让患者产生强烈自卑感的疾病。那么今天,我就为大家详细概述一下太田痣这种疾病。

太田痣又称上腭部褐青色痣,是1938年日本太田正雄首先报道,波及巩膜及受三叉神经支配的面部皮肤的蓝褐色斑状损害。

病因可能与遗传有关,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在胚胎发育期间,黑素细胞由神经嵴向表皮移行时,由于某种原因未能通过表皮、真皮交界,停留在真皮内而形成的病变。而有的研究认为可能不是黑素细胞的残留,而是一种与蓝痣类似的错构瘤或痣样损害。

主要的症状表现是:

1、根据色素的颜色、分布及累及等特点,可以作出此病的诊断。但需与蒙古斑、蓝痣等鉴别。蒙古斑出生即有,能自然消退。且不波及到眼和粘膜。组织象中真皮内黑素细胞数量较少,位置较深。蓝痣为蓝黑色的丘疹或小结节,好发于手足背及面部、臀部,组织象中黑色素细胞聚集成团。

2、太田痣皮损一般为淡青色、灰蓝色、褐青色至蓝黑色或褐黄色的斑片或斑点,斑片中央色深,边缘渐变淡,偶尔色素斑的某些区域可隆起甚至发生粟粒到绿豆大小的小结节斑点呈群集状分布,疏密不一,或中央为斑片,边缘为斑点。

3、太田痣的颜色可有一定的变化,如夏季颜色较深,冬季较浅,情绪对颜色也有影响。皮损的颜色因日晒、劳累、月经期、妊娠而加重。有的青春期变深扩大。

少数太田痣会合并身体器官的异常,往往会有恶性变化的可能。所以必须及早治疗。例如有些海绵样的增生过快,会造成肢体残缺,不只外貌不好看,还造成功能性障碍。甚至扩张速度太快时,会形成组织坏死,过度消耗血小板而使凝血机能低下,出血不止。一部分长了毛的兽皮样黑痣,可能在后期发生恶性黑色素瘤的癌变,癌细胞转移后往往会危及患者的生命。

专家推荐

延伸阅读

更多精彩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