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复禾首页 > 疾病频道 > 精神科 > 癔症 > 诊断

癔症自我诊断的标准是什么

发布于 2017/07/17 17:29

癔症对人们的健康生活都带来了非常大的影响。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的人都是因为出现了这种症状,所以受到了很大的波及,有一些疾病和癔症是特别相似的,我们需要去进行鉴别诊断才行,接下来就给朋友们来了解一下癔症的相关鉴别诊断。癔症自我诊断的标准是什么?

癔症诊断是有一定标准的:

1、明显的精神因素及由此引起的强烈情感体验。

2、症状的产生和消失与暗示,自我暗示密切联系。

3、急性起病,症状多样。检查未发现与躯体症状相应的阳性体征和器质性病变的证据。精神症状常有表演和夸张的特点,带有鲜明的情感色彩。

4、患病前性格特点,即往类似发作史,阳性家族史及年龄与性别均可作参考。

5、排除脑及躯体器质性疾病,反应性精神病,情感性障碍和精神分裂症。

鉴别诊断:

1.急性应激障碍:急性应激障碍的发生、发展和精神刺激因素的关系非常密切。患者在强烈应激事件后立刻发病,病程短暂,无反复发作史,预后良好。

2.精神分裂症:分离性障碍的情感爆发和幼稚动作等表现易于急性发作的精神分裂症青春型相混淆。青春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情感变化莫测、忽哭忽笑,与周围环境无相应联系,行为荒诞离奇、愚蠢可笑、不可理解。同时依据丙辰的纵向观察资料也有助于鉴别。

3.神经系统疾病:分离转换性障碍如出现感觉异常、运动障碍或抽搐发作时,与神经系统疾病表现相似。但分离转换性障碍无器质性病变基础,神经系统查体不会出现相应阳性体征,辅助检查也可进一步明确诊断。

4.诈病:诈病是指毫无病情,为了某种目的而装扮成疾病;或是虽有一定病情,为了达到某一目的而故意扩大病情的情况。诈病的“症状”发作完全由主观愿望决定、随意控制,目的一旦达到,“症状”就会不治自愈。而分离转换性障碍的症状一旦发生,是主观意识无法控制的。

专家推荐

延伸阅读

更多精彩回答

全国三甲医生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