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症怎么锻炼

发布于 2025/06/22 14:00

骨质疏松症患者可通过负重运动、抗阻力训练、平衡训练、柔韧性练习、低冲击有氧运动等方式锻炼。骨质疏松症是骨量减少和骨微结构破坏导致的骨骼脆性增加,运动需在医生指导下根据个体情况选择。

1、负重运动

步行、爬楼梯等负重运动可刺激成骨细胞活性,促进骨形成。建议每周进行3-5次,每次持续30分钟以上,地面应平整防滑。避免跳跃、跑步等高冲击动作,防止椎体压缩性骨折。合并脊柱变形者需使用护具保护。

2、抗阻力训练

弹力带、器械训练等抗阻力运动能增强肌肉力量,改善骨密度。重点锻炼腰背肌群和下肢大肌群,每周2-3次,每组动作重复8-12次。训练强度以不引起疼痛为宜,动作需缓慢控制,避免突然发力导致骨折。

3、平衡训练

单腿站立、太极拳等平衡练习可降低跌倒风险。每日进行10-15分钟,需在稳固扶手旁练习。合并眩晕或视力障碍者应在监护下进行。训练时可配合足部振动刺激仪增强效果。

4、柔韧性练习

瑜伽、拉伸等柔韧训练能维持关节活动度,预防肌肉萎缩。每个拉伸动作保持15-30秒,避免过度屈曲脊柱。严重骨质疏松者禁忌前屈、扭转等高风险体位,可选择水中体操减少负荷。

5、低冲击有氧运动

游泳、骑自行车等低冲击运动可改善心肺功能而不增加骨折风险。水温建议保持在28-32摄氏度,避免冷水刺激肌肉痉挛。每周累计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运动前后做好充分热身和放松。

骨质疏松症患者锻炼需遵循渐进性原则,从低强度开始逐步增加。运动时穿戴防滑鞋具和护具,避免清晨或夜间光线不足时外出活动。日常需保证每日1000-1200毫克钙摄入和800-1000单位维生素D补充,定期进行骨密度监测和跌倒风险评估。合并急性骨折、严重心血管疾病或未控制的高血压患者应暂停锻炼,经专科医生评估后再制定个性化方案。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骨质疏松专区推荐

专家推荐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