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癫痫发病机理与免疫学缺陷的关系

发布于 2015/11/19 14:20

老年人癫痫是指60岁以后发病的癫痫,其发病率较高,且其病因、临床表现有其特异性,不同于其它年龄组。老年人癫痫多为继发性,病因中以脑血管疾病最常见,如高血压动脉硬化性脑血栓形成、脑出血、蛛网膜下隙出血、脑栓塞等,其次为脑肿瘤、脑萎缩、颅内感染、脑外伤、代谢性疾病等。

因老年人的记忆力和认知功能减退、自诉能力差,所以老年人癫痫的表现多不典型。尤其空巢独居老人,其癫痫常难以被发现而延误诊治。老年人癫痫发作临床类型各家报告不一,有人认为老年人癫痫以部分性癫痫占优势,尤其是复杂部分性癫痫随年龄而明显增加。老年人癫痫发作脑电图多表现为慢波异常,因此老年人癫痫的诊断以临床表现为主。那老年人癫痫发病机理与免疫学有什么关系呢?

免疫学改变为癫痫的发病机制,研究者从各方面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首先提出免疫机制可能与癫痫相关,国内外进行了癫痫的免疫学实验和临床研究,证实了癫痫发作的确存在免疫功能异常,有资料显示癫痫患者存在免疫力低下,表现为外周血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及神经肽比正常升高,外周血中CD4+T细胞明显减少,神经肽与自然杀伤细胞呈正相关。在体液免疫方面,癫痫患者血清IgA和IgM水平较正常降低,这些影响了免疫功能的稳定,使免疫耐受力下降。

有研究认为这些变化在治疗前就已存在,也有研究者认为这是由抗癫痫药物引起的。研究显示癫痫患者存在细胞、分子及其功能的多种免疫学改变,此对癫痫的发生、发展有重要作用。癫痫的免疫紊乱表现为体内出现各种自身抗体,癫痫的发病可能是由自身免疫机制介导的。在癫痫的发病机制中起作用的抗体主要有非抗脑抗体,包括抗核抗体、抗磷脂抗体、抗心磷脂抗体和抗脑抗体中的抗谷氨酸受体抗体、抗谷氨酸脱酸酶抗体以及抗神经节苷脂抗体,这些抗体是如何产生的目前尚不清楚,可能是大量的异体蛋白通过黏膜进入机体诱发机体产生的或由于感染、外伤、脑组织及血脑屏障被破坏使脑的抗原暴露并进入血液循环,进而激发免疫系统产生抗体所致。抗体作用于突触部位,封闭了抑制性传递受体,神经冲动更易传导,于是发生了异常的癫痫放电。细胞免疫中的T淋巴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在癫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还不是很清楚,相关报道也相对较少。

癫痫专区推荐

专家推荐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