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脑瘫诊断之核磁共振检查

发布于 2015/12/02 10:55

专家曾提出核磁共振成像检查可以作为小儿脑瘫诊断的依据。那么什么是磁共振成像检查呢?其实它就是MRI检查,是与CT检查差不多的影像检查项目,那么磁共振成像检查是如何诊断小儿脑瘫呢?

核磁共振成像是断层成像的一种,它利用磁共振现象从人体中获得电磁信号,并重建出人体信息。1946年斯坦福大学的FlelixBloch和哈佛大学的EdwardPurcell各自独立的发现了核磁共振现象。核磁共振成像技术正是基于这一物理现象。1972年PaulLauterbur发展了一套对核磁共振信号进行空间编码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重建出人体图像。

核磁共振作为一种分析手段广泛应用于物理、化学生物等领域,到1973年才将它用于医学临床检测。为了避免与核医学中放射成像混淆,把它称为核磁共振成像术(MR)。MR是一种生物磁自旋成像技术,它是利用原子核自旋运动的特点,在外加磁场内,经射频脉冲激后产生信号,用探测器检测并输入计算机,经过计算机处理转换后在屏幕上显示图像。

核磁共振成像技术与其它断层成像技术(如CT)有一些共同点,比如它们都可以显示某种物理量(如密度)在空间中的分布;同时也有它自身的特色,磁共振成像可以得到任何方向的断层图像,三维体图像,甚至可以得到空间-波谱分布的四维图像。

温馨提示:以上就是核磁共振成像检查与小儿脑瘫疾病诊断的详细介绍,希望这些内容对大家有帮助,同时希望患儿早日远离疾病的侵害。核磁共振检查是检查脑瘫的一种手段,但不能完全确诊,并不是所有脑瘫患者做核磁共振检查都能发现问题。如果做核磁共振检查未能确诊,还可以做电生理检测,并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辅助检查来进行确诊。

脑瘫专区推荐

专家推荐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