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脑性瘫痪手术治疗

发布于 2015/12/14 12:59

青春期脑性瘫痪手术治疗只是脑瘫治疗中的一种,对于脑瘫患者的治疗不是单一的一种方法,应该采取综合康复疗法,再如物理疗法,还有作业疗法即能力训练,现在这种专门化的医院或诊所在城市也有了,经济条件好的家庭可以选择,现代医学治疗方法有这些:手术、矫形器、水电光声疗法、语言交流治疗、运动功能治疗等等。

脑瘫手术疗法的治疗原则

(1)脑瘫类型与手术关系:痉挛型脑瘫最适宜手术疗法。

(2)神经状态及智力情况:患儿应智力良好,智商在70%以上,有治疗欲望,并能在手术后配合康复治疗。

(3)肢体固定畸形影响康复训练情况:术前经过正规康复训练治疗,且有一定疗效,但有手法难以矫正的畸形影响运动功能改善者,宜施术矫正该畸形。

(4)上肢施术原则:上肢运动功能比较复杂,且多精细动作,对治疗效果的要求较高,希望恢复手的精细运动功能。因此矫正上肢的畸形和恢复手的随意运动功能,难度较大。要求上肢受术者,智力应较好,有强烈的康复欲望,术后能积极进行训练,且手术前应有一定程度的随意运动功能。

(5)下肢多关节畸形的处理原则:对于下肢髋、膝、踝等多个关节畸形的患儿。各关节畸形不宜同时矫正。因多关节畸形中,有原发畸形和继发畸形之分,例如髋关节屈曲挛缩或马蹄尖足均可继发膝关节屈曲改变,原发畸形即可好转。因此,手术前宜慎重判断原发畸形,加以手术矫形,手术后对邻近关节密切观察一段时间,视其变化情况,再慎重决定后续手术是否需要。

(6)精确测定痉挛肌和拮抗肌肌力:手术前应测定好造成痉挛畸形的肌肉与其拮抗肌的肌力情况,做出正确地判断并设计出准确的手术方案。以避免手术后效果不佳,甚至出现相反的肢体畸形。这方面的教训是时有所见的,比如膝关节屈曲畸形的病人,手术后膝关节屈曲解除,但却出现了膝反张。一般说来,作用肌与拮抗肌的对应关系为:强痉挛肌对弱痉挛肌、痉挛肌对正常肌、痉挛肌对弛缓肌、正常肌对弛缓肌。患儿表现张力强的作用肌所造成的畸形。手术施术于作用肌,术后拮抗肌的作用显现,如果有拮抗肌痉挛,术后则发生相反畸形;如果拮抗肌弛缓,术后虽作用肌痉挛解除,但因原动肌和拮抗肌均无力,可丧失关节运动功能。所以术前正确地评定作用肌和拮抗肌的肌力情况和二者对应关系是不容忽视的。

(7)预防并发髋关节脱位:患儿有强烈的髋内收,伴有髋关节脱位倾向者,宜早期施行髋内侧软组织松解手术,调整肌力的平衡,以防止髋关节脱位的发生。

(8)解决重症患儿的生活护理困难:重症脑瘫儿因肢体畸形或姿势异常无法克服,严重影响日常生活。护理上极度困难者,应实施手术矫形,以适应护理和生活的需要。比如双下肢严重交叉,无法护理大小便,虽然手术后并不有站立行走,也应该施行内收肌的切断手术,以便分开双腿,有利于大小便的完成的护理。

(9)手术后配合康复训练:脑性瘫痪与其它骨科疾患有很大不同,手术后的结局也有很大差异。那种认为手术出色完成即大功告成的观点是错误的,许多患儿术后畸形复发即是一个很好的说明。为防止术后复发,提高治疗效果,手术后必须进行康复训练和配用矫形器。

(10)手术目的:手术治疗主要目的在于解除肌肉痉挛、平衡肌力、矫正畸形、调整肢体负重力线、改善运动功能。

脑瘫专区推荐

专家推荐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