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瘫诊断方法哪些?

发布于 2015/12/30 17:40

脑瘫是指因多种原因引起的脑实质损害,出现非进行性、中枢性运动功能障碍而发展为瘫痪的疾病,严重者伴有智力不足,脑瘫在临床诊断过程中常常和一些其他疾病混淆,常常会造成病情误诊,耽误最佳治疗时机。那么,脑瘫诊断有哪些方法呢?

脑瘫诊断可以通过以下症状判断:

1.体重增加不良、哺乳无力,是脑瘫的早期症状。

2.身体发软及自发运动减少,这是肌张力低下的症状,在一个月时即可见到。如果持续4个月以上,则可诊断为重症脑损伤,智力低下或肌肉系统疾病。

3.不能伸手抓物:如4-5个月不能伸手抓物,可诊断为智力低下或脑瘫,也是脑瘫的早期诊断。

4.头不稳定:如4个月俯卧不能抬头或坐位时头不能竖直,往往是脑损伤的重要标志。

5.反应迟钝及叫名无反应,这是智力低下的早期表现,一般认为4个月时反应迟钝,6个月时叫名无反应,可诊断为智力低下。

6.身体发硬,这是肌张力亢进的症状,在一个月时即可见到。如果持续4个月以上,可诊断为脑瘫,是脑瘫的早期诊断标准。

7.头围异常:头围是脑的形态发育的客观指标,脑损伤儿往往有头围异常。

8.不笑:如果2个月不能微笑、4个月不能大声笑,可诊断为智力低下,也是脑瘫的早期诊断标准之一。

9.斜视:3-4个月的婴儿有斜视及眼球运动不良时,可提示有脑损伤的存在。

专家推荐

延伸阅读

更多精彩回答

全国三甲医生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