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认识外阴尖锐湿疣

发布于 2016/01/12 10:04

外阴尖锐湿疣又称生殖器疣或性病疣,是由HPV性接触所致。但值得提醒予以注意的是,妇女在性激素水平教高时期,外阴长期受多量分泌物刺激,亦可出现类似尖锐湿疣的病态,称为外阴假性尖锐湿疣,属慢性非特异性增生性炎症,与性生活的关系不明显。在病因、病理与处理上均与尖锐湿疣不同。

尖锐湿疣,又称生殖器疣或性病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毒(HPV)引起的一种性病。其传染源不仅是病人,而且包括病毒携带者及亚临床患者,传染途径通过与有传染性的性伴侣性交而发生。本病潜伏期1~8个月,通常平均为3个月。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初期常无症状,无痛苦,刚开始为小淡红色、暗红色或污灰色乳头状隆起,逐渐增大加多,倾向融合,或相互重叠,根部有蒂,表面凹凸不平,湿润柔软,呈乳头样、菜花样或蕈样突起。病损增大时,可有压迫及痒感,表面易于糜烂,渗出混浊浆液,带有恶臭,且因每次搔抓引起继发性感染。在生殖器温度较低而干燥部位的损害常表现为小而扁平状,而在温热、湿润部位者常呈丝状或乳头瘤状,易融合成大团块。在男性,尖锐湿疣好发于冠状沟、龟头、系带、尿道口,有时见于阴茎体及周围皮肤,很少见于阴囊;在女性多见于阴蒂、阴唇、肛周、阴道及宫颈,典型的生殖器疣病灶是离散性的。

主要的传播途径是经性交直接传播,有不洁的性生活史、多个性伴侣者最易感染;其次是通过污染的衣物、器械间接传播。

一、症状体征

潜伏期为3周-8个月,平均3个月。患者以年轻妇女居多。病变以性交时容易受损伤的部位多见,如舟状窝附近、大小阴唇,肛门周围、阴道前庭、尿道口,也可累及阴道和宫颈。临床症状常不明显,部分患者有外阴瘙痒、烧灼痛或性交后疼痛。典型体征是初起为微小散在的乳头状疣,柔软,其上有细小的指样突起,或为小而尖的丘疹,质稍硬,孤立、散在或呈簇状,粉色或白色。病灶逐渐增大、增多,互相融合成鸡冠状或菜花状,顶端可有角化或感染溃烂。宫颈病变多为扁平状,肉眼难以发现,常需阴道镜及醋酸试验协助发现。

二、疾病病因

尖锐湿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引起的鳞状上皮增生性疣状病变。HPV有多种亚型,与生殖道尖锐湿疣有关的主要有HPV6、11、16、18型。国内外报道外阴尖锐湿疣的发病率明显升高,已成为常见的女性性传播疾病。HPV主要感染鳞状上皮,外阴尖锐湿疣约50%—70%同时伴有阴道、宫颈的尖锐湿疣,且易与多种性传播疾病如淋病奈氏苗、滴虫、白念珠菌、衣原体、梅毒螺旋体等并存。温暖、潮湿的外阴皮肤易于HPV的生长;妊娠、糖尿病、影响细胞免疫功能的全身疾病时,尖锐湿疣生长迅速,且不易控制。少部分患者的尖锐湿疣可自行消退,但机制不明。HPV除可引起生殖道的尖锐湿疣外,还可能与生殖遭肿瘤的癌前病变有关.尤其是HPVl6、18型与外阴癌、宫颈癌的关系更为密切。

三、诊断检查

典型病例,肉眼可作出诊断。外阴有尖锐湿疣者,应仔细检查阴道及宫颈以免漏诊。对体征不典型者,则需进行辅助检查以确诊。主要辅助检查有以下几种。

1.细胞学检查:可见到挖空细胞,表现为中层细胞核大,有时可见到双核,核深染,核周有大空泡,虽然挖空细胞的特异性较高,但挖空细胞的检出率较低。

2.阴道镜检查:阴道镜检查对发现宫颈病变颇有帮助。典型病灶表现为每个乳头状突起的半透明表皮下都有中央血管袢。宫颈涂以3%醋酸后,可见移行区内外鳞状上皮呈白色斑块,襄面隆起不平或为小乳头指样突起,有中央毛细血管,也可表现为点状血管呈花坛状或呈细小镶嵌排列。

3.病理组织学检查:尖锐湿疣镜下呈外向性生长,增生的乳头小而密集,表层细胞有角化不全或过度角化;棘细胞层高度增生,有挖空细胞出现,为HPV感染的特征性改变;基底细胞增生,真皮水肿,毛细血管扩张,周围有慢性炎细胞浸润。

4.聚合酶链反应(PCR):PCR方法简便、快速、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可检测极微量HPVDNA,不仅可确诊是否为HPV感染,且能确定HPV类型。注意取新鲜病变表面的刮取物或病变组织以提高阳性率。

5.核酸DNA探针杂交:以原位杂交应用较多。原位杂交是直接在组织切片或细胞涂片上进行杂交反应,通过光镜检查。此法有助于对组织学可疑病变的鉴别。

尖锐湿疣专区推荐

专家推荐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