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川崎病的三大原因

发布于 2019/06/17 17:16 复禾健康

川崎病是一个在儿童身上经常发生的疾病,在这些年是越来越常见了,在生活中导致川崎病发生的原因是很多的,我们大家一定要重视起来,这样我们才可以比较好的去预防和治疗川崎病,引起川崎病的三大原因是什么呢,下面就是相关的一些知识,大家仔细阅读。

川崎病急性期T淋巴细胞减少,循环T4细胞活化,T8细胞减少,B淋巴细胞活化。这些免疫异常可能是由淋巴性病毒感染引起的,病毒与内皮细胞的亲和性可能是引起多种血管炎的原因。近年来,细胞因子、增殖因子、活化的细胞膜表面抗原以及巨噬细胞、T细胞、B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的细胞间粘附因子可能在川崎病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国内研究发现川崎病以B细胞多克隆活化为特征,IgG1、IgG3增加,B细胞生长活化、分子因子、白细胞介素-6活性均值显著增加,肿瘤坏死因子也增加。此外,急性凝血和血小板活化的增加可能与动脉瘤的形成有关。

冠状动脉是损伤最严重的部位,主动脉、腹主动脉、颈动脉、锁骨下动脉和肺动脉是损伤最严重的部位。病理改变与婴幼儿结节性多动脉炎相似。血管内膜增厚,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内弹性层和介质破裂,壁坏死,动脉瘤形成。心内膜炎、心肌炎。冠状动脉血栓形成,可引起心肌梗死,常导致死亡。

川崎病一般表现为皮疹发热5天以上,皮肤黏膜弥漫性发红,球结膜充血,颈部淋巴结短暂肿胀,手脚僵硬肿胀,表面脱皮由于其广泛参与心血管系统,已成为中国儿童常见的获得性心脏病。发作时心脏及冠状动脉受累多发生1-6周,可发生心脏静脉炎心律失常、冠状动脉静脉炎等。目前对冠状动脉瘤的诊断方法主要有冠状动脉造影和二维超声心动图。后一种方法有效,无创,重复性好,与冠状动脉造影相比,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为97%和100%。川崎病合并心脏梗死约占1%-2%,病程超过一年。临床多在休息、安静或睡眠时突然发生。

心血管系统的川崎病是死亡的主要原因,如果没有及时发现,在急性期早期可引起心肌炎,心包炎症,从而导致心脏衰竭,导致死亡,因此,我们必须谨慎,在疾病的早期,孩子往往会出现发热、淋巴结肿大,将继续一到两周,这一次必须及时带孩子到医院诊断治疗,在后期,通常皮疹,双眼结膜充血、脓性分泌物流泪等症状,一旦发现有任何异常或先兆,必须及时到医院做诊断并给予治疗。

冠状动脉是损伤最严重的部位,主动脉、腹主动脉、颈动脉、锁骨下动脉和肺动脉是损伤最严重的部位。病理改变与婴幼儿结节性多动脉炎相似。血管内膜增厚,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内弹性层和介质破裂,壁坏死,动脉瘤形成。心内膜炎、心肌炎。冠状动脉血栓形成,可引起心肌梗死,常导致死亡。

川崎病病因尚未完全阐明。曾怀疑尘螨传播的立克次体和疮疱丙酸杆菌(prupionilacteriumacnes)是川崎病原因,但未补被证实;也有报道与逆转录病毒有关,曾在川崎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发现与逆转录病毒相关的逆转录酶活性。日本研究发现,川崎病患者HLA-BWzz频率约比普通人群高2倍;而美国波士顿地区流行中,则HLA-BW51检出率增高。因此,遗传易感性和感染可能是川崎病的病因。

川崎病急性期T淋巴细胞减低、循环T4细胞活化、T8细胞减少、B淋巴细胞活化。这些免疫异常可能由嗜淋巴组织病毒感染引起,而病毒对内皮细胞的亲和性可能是多发性血管炎的原因。最近发现,巨噬细胞、T细胞、B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的细胞因子、增殖因子、活化细胞膜表面抗原、细胞间粘附因子等可能在川崎病的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国内研究发现川崎病呈以IgG1、IgG3增高为特点为B细胞多克隆活化,B细胞生长活化、分子因子和白细胞介素-6活性均值明显增高,肿瘤坏死因子也增高。另外、急性期血液凝固性增高与血小板激活,可能与动脉瘤形成有关。

尸检发现冠状动脉是损害最多的部位,其他尚有主动脉、腹主动脉、颈动脉、锁骨下动脉和肺动脉。病理改变与婴幼儿结节性多动脉炎相似,呈动脉全层炎;血管内膜增厚,有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内弹力层及中膜断裂,管壁坏死及动脉瘤形成。心脏有心内膜炎及心肌炎。冠状动脉血栓形成,可致心肌梗塞,常导致死亡。

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症又称川崎病,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变为主要病理特点的急性发热性出疹性小儿疾病。1967年日本川崎富作医生首次报道。由于本病可发生严重心血管病变,引起人们重视,近年发病增多,1990年北京一家儿童医院风湿性疾病住院病例中,川崎病67例,风湿热27例;外省市11所医院相同的资料中,川崎病为风湿的2倍。显然川崎病已取代风湿热为我国小儿后天性心脏病的主要病因之一。目前认为川崎病是一种免疫介导的血管炎,暂编入结缔组织疾病篇内。

一般无前驱症状,突然发热,呈弛张热或持续性发热,持续1~2周,多为7~10天,平均最高温度达39~39.9℃。数日后,躯干尤其会阴部出现多形性红色斑疹,亦可呈荨麻疹样皮疹,有瘙痒感,但无水疱或结痂。四肢远端变比较典型。在发病后第1周指甲或趾甲近端苍白(不完全性白甲病),手掌及足底出现红斑,手脚弥漫肿胀,皮肤常绷紧较硬,压之无凹陷。约于起病后10~15d,甲周、手掌及足底开始脱皮;有时表皮呈簇状脱落,下方露出新的正常皮肤。约2个月后指甲和趾甲常出现横沟。整个病程持续2~12周,并往往伴有非化脓性淋巴结肿大

我们了解到了上面的知识之后,已经特别清楚的了解到了川崎病的诱发因素有哪些了,川崎病具有较强的危害性,大家是需要重视川崎病的,而且需要将该病的病因重视起来,从这些病因中可以找到一些预防川崎病的方法。

专家推荐

延伸阅读

更多精彩回答

全国三甲医生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