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丙酮尿症诊断的新进展

发布于 2017/09/07 17:28 复禾健康

苯丙酮尿症诊断的新进展你了解吗?苯丙酮尿症本身就是遗传性质的疾病,但是在不确诊之前是没有办法进行治疗的,但是要去检查需要哪些方法才能确诊呢?那么,下面我们一起了解下这个问题吧!

(一)诊断

患者苯丙酮尿症的诊断是依据患儿有智力低下、头发黄、肤色白、运动、语言发育落后的症状,化验血苯丙氨酸增高,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苯丙氨酸增高即可诊断。只是目前在有些地方,医生对本病认识不足,遇到这样的病人,未能够想到此病,不做相关的检查,常导致漏诊或误诊,故本病需引起广大医生的重视。目前开展的新生儿疾病筛查,可使PKU在发病前即得到诊断,及早进行了治疗,故发病的PKU患儿较以往少见。

(二)苯丙酮尿症的分型

诊断苯丙酮尿症只是完成了部分诊断,由于引起本病的发病机制导致苯丙酮尿症有不同的类型,不同的类型治疗方法也不同,所以一旦确诊PKU,需要及早分型。首先经尿蝶呤分析和红细胞二氢蝶啶还原酶活性测定分为四氢蝶呤代谢正常和异常2大类。

苯丙酮尿症患儿若不治疗或治疗较晚,大部分患儿有智力、运动和语言发育落后,若能够在症状出现之前进行诊断和治疗,即通过新生儿疾病筛查诊断的PKU患儿,诊断后及时治疗,近90%患儿智力可达到正常,只有少部分患儿由于治疗不够配合或病情较重,血苯丙氨酸浓度控制不理想,仍可导致智力下降。

出生后1个月内接受治疗者多数可以不出现智力损害,治疗越晚,对脑的损伤越明显。因此,患儿一旦确诊,应立即给予治疗,治疗越早,预后越好。日本学者大浦敏明等研究了PKU患者的初诊年龄与DQ/IQ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初诊年龄的推移,DQ/IQ越来越低,但以初诊年龄在出生后3~18个月者DQ/IQ的下降程度最明显。

专家推荐

延伸阅读

更多精彩回答

全国三甲医生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