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性腹泻的早期诊断依据有哪些

发布于 2017/09/11 17:16 复禾健康

大家要知道婴儿的身体是非常脆弱的,如果不能够照顾周全的话,就容易患上母乳性腹泻这类疾病,因为这类疾病的危害性,所以我们家长要对这种疾病有所了解,下面就来看看母乳性腹泻的诊断依据有哪些,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出生后24小时内排出的粪便为胎粪,呈黑绿色,粘糊状,无臭味,是由胎儿期的胃肠分泌物、胆汁、咽下羊水中所含的胎儿皮脂等混合而成的。生后2~3天,排出的粪便是过渡便,为棕褐色,由胎粪与乳汁混合而形成的。生后3~4天,胎粪完全排尽,变成黄色的正常的大便。

母乳喂养的粪便为金黄色,软糊状,或有米粒样的小颗粒,味酸不臭。一般母乳喂养新生儿比牛奶喂养的新生儿排便次数要多,每天4~6次,甚至可达7~8次之多。但如果发现母乳喂养的宝宝大便呈深绿色糊状,常提示母乳不足,宝宝处于半饥饿状态,应添加配方奶粉或鲜牛奶。

人工喂养儿的粪便呈淡黄色均匀硬膏状,较干,有臭味,有时混有奶块。大便次数少,每日排便约2~4次。但如果发现人工喂养的宝宝大便呈灰色、质硬、较臭,常提示蛋白质过多,而糖分过少,须改变牛奶与糖的比例,改变奶粉的品种。有的宝宝每次换尿布时,尿布上都有些粪便,如果大便较均匀,水分不多,没有粘液或者偶尔带有少许奶块,都是正常现象。

也有的宝宝不是每日都有大便,要2~3天才拉一次,排便时也不费力,不能认为是便秘,也是正常现象。

宝宝的大便有以下异常情况时,就要检查喂养情况或请医生诊治:

1、大便性状不正常:如果排出的大便水份多,粪质少,伴有明显酸味,绿色泡沫样便,粘液、脓血便、豆腐渣样便,甚至大便呈灰白色,血便或柏油样便等。

2、排便次数增多:大便次数比平常增加,每天排便5~10次以上。

温馨提示:婴儿出生几天后的排便形状与母乳性腹泻的形状有时非常相似,家长们如果拿捏不准的话可送医诊断,在医生的帮助下判断宝宝是否存在腹泻症状。

专家推荐

延伸阅读

更多精彩回答

全国三甲医生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