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崎病吃什么药好

发布于 2017/09/13 16:29 复禾健康

小儿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又称川崎病,是1967年日本川崎富作医师首选报道,并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疾病,本病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急性发热出疹性小儿疾病,高发年龄为5岁以下婴幼儿,男多于女,成人及3个月以下小儿少见,那么,川崎病吃什么药好?

1、川崎病是全身性血管炎,主要的治疗就是控制血管炎症和防止血小板凝聚,预防冠状动脉瘤形成和血管栓塞。首选静脉丙球(IVIG)静脉输注,控制炎症。并用阿司匹林口服,起到抗炎和抗凝作用。

2、静脉丙球的最佳治疗时期为病程5~7天,最好不要超过10天,使用,效果往往不好,会增加丙球用量,>10天使用,超过了预防冠状动脉扩张的最佳时机,患儿易产生后遗症。使用剂量为2g/kg,一天输注,或1g/kg连续使用2天。

3、大多数孩子在使用静脉丙球后48小时退热,炎性指标下降,病情得以控制。但有少数病人使用静脉丙球后36~48小时仍然不退热,对丙球治疗不敏感,需要再用一次,如果再次使用不能控制病情,可以加用激素治疗,激素治疗时一定要注意抗凝,特别是对服药困难的孩子,因激素有促凝的副作用,如您的孩子服药困难,一定要告诉医师,采取其他的抗凝措施,以免出现血栓等副作用。

4、阿司匹林的用量一般在急性期用中剂量,起到抗炎和抗凝的效果,为每天30~50mg/kg,分3~4次服用,待病情控制,炎性指标正常后改为抗凝量,即小剂量,每天3~5mg/kg,分2~3次服用。如果孩子发生冠状动脉巨瘤(>8mm),需加服华法林抗凝治疗,服用华法林的病人一定要在医生的监测下,根据凝血功能调整使用剂量。

5、双嘧达莫,具有抗血小板凝聚的作用。川崎病人的亚急性期和恢复期部分病人的血小板会明显升高,甚至可达450~1500109,服用潘生丁可辅助阿司匹林共同抗凝,预防心肌缺血的发生。使用剂量为每天3~5mg/kg,分2~3次服用。

6、阿司匹林主要的副作用有胃肠道不适,罕有消化道出血和穿孔。注意不要空腹吃药,并注意观察孩子大便情况,如有黑便、血便及时到医院检查。其次由于阿司匹林对血小板的抑制作用,服用阿司匹林孩子可能增加出血的风险,少数孩子可观察到小腿有瘀斑样皮疹,家长要在服药期间注意看护孩子,尽量避免碰撞或跌跤。出血不止的孩子及时送医院。另外少数孩子会发生过敏反应,包括皮疹,荨麻疹,水肿,瘙痒症,哮喘等需换用其他药物。极罕见有一过性肝损害伴肝转氨酶升者,需定期监测肝功能。

7、川崎病的孩子需定期去医院随诊,对冠状动脉瘤≥6mm除需抗血小板聚集和抗凝治疗外,应6月进行一次心动图和心电图检查,每年进行一次运动负荷试验,监测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因素。检查提示有心肌缺血时,应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如果造影结果提示有冠状动脉明显狭窄者,需要介入或搭桥手术干预。

8、川崎病的孩子如无冠状动脉病变需要服药6~8周,有冠状动脉病变者需要服药至病变恢复正常,并且无心肌缺血的表现。冠状动脉巨瘤等病变严重难以恢复正常者往往需终身服药。

专家推荐

延伸阅读

更多精彩回答

全国三甲医生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