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房颤的方法
发布于 2017/10/16 16:54 复禾健康
发布于 2017/10/16 16:54 复禾健康
中医治疗房颤的方法有哪些呢,很多人问到了这么一个问题,房颤属于常见的心律失常,发病率仅次于窦性心律失常和期前收缩,房颤可见于多种心血管疾病,病发时可伴发心悸、头晕、晕厥等,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以下介绍中医治疗房颤的方法供大家参考。
心阳不足是基本病机
临床研究证实,心阳虚是房颤常见证候。房颤发作状态下,心房收缩功能丧失,心室收缩不规则,心排血量下降,这种病理状态与心阳气不足密切相关。
专家曾对门诊30例房颤患者的证候进行分析:初诊属心阳虚弱、心气亏损与胸阳不振、心气不足这两证者19例(占百分之63.3),其主要表现为心悸、气短、胸闷、乏力、动则尤甚,肢冷、畏寒、舌淡胖、苔白,脉沉缓或结代等心阳不足的表现;或胸闷或憋闷疼痛,时有夜间憋醒、四肢不温等胸阳不振症状。
心属火,位居于胸,胸为阳,火亦为阳,两阳相合,故心为“阳中之太阳”。故心脏能搏动不息,从生到死,阳气是维护心脏功能的基础。如感受风寒或寒邪等阴寒邪气,或过服苦寒之品,内伤阳气;或久病迁延而耗伤阳气;或因年老体虚,以及禀赋素弱等,皆可损伤心之阳气而发生心阳不足、温煦失职、运血无力的证候。
虽然,心阳气不足是房颤的主要病机。但由于房颤的症状表现复杂,特别是房颤发作时,心阳不足的虚证常被掩盖。笔者临床观察体会到,部分房颤患者初诊时并无明显的阳气虚弱表现,而往往是痰热、痰瘀、气滞等表现比较突出,如胸憋闷、心前区刺痛(部位较固定),舌暗红或胖大等痰浊、瘀血症状。但经过治疗,房颤得以控制后,随着标实症状缓解,心悸、气短、畏寒、肢冷、舌淡苔白等阳气虚弱的病理本质就明显表现出来了。
温阳益心安神为基本治则
通过临床对房颤患者证候演变过程的分析总结,笔者确立了治疗房颤的基本原则,即温心阳、益心气、重镇安神。结合心脏病理变化与房颤虚实并见的证候特点,组成温阳益心安神方。
方中人参大补元气、补脾益肺、安神益智,《神农本草经》有“补五脏、安精神、止惊悸”的功效。
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瓜蒌润肺化痰,与半夏合奏开胸中痰结降逆之功,以宣畅心脉。厚朴温中下气、燥湿消痰,叶天士云:其多则破气,少用则通阳。黄连清热解毒、泻火燥湿,能清郁热,佐制诸药辛温之性,防劫阴之弊。
因心藏神,心房纤颤则心神不安,故常伴睡眠不实、入睡难、多梦等症状,故用生龙骨镇静安神,生牡蛎敛阴潜阳,珍珠母平肝潜阳定惊。
房颤患者的症状轻重不一,临床表现纷繁复杂:若见心中灼热、胀痛、舌苔黄或黄腻、脉弦滑或滑数等症则为痰热壅盛的表现,加竹茹、知母等以清热化痰。若见脘腹拘急、冷痛则为脾胃虚寒,加吴茱萸、茴香等以温中散寒。
若见腰背冷痛、四肢冷、自汗等症则为肾阳虚衰,加巴戟天、仙茅等以温肾散寒止痛。若见面虚浮、肢肿、小便不利、舌淡胖苔白滑则为水湿内阻的表现,加泽泻、大腹皮、益母草等以利水消肿。
若见自汗、盗汗、口干、手足心热、舌红苔少则为气阴两虚,加五味子、黄精等以益气生津。
临床上,房颤患者常见促脉、结脉、代脉、疾脉、数脉等,或结、促交替,或如解索、雀啄。结脉多见于心室率较慢的房颤,促脉多见于心室率较快的房颤,特别是阵发性房颤,更须仔细观察脉象变化。常有心律失常与脉律异常表现不尽一致,也有同一种脉象可见于不同种类的心律失常,而一种心律失常又可出现不同脉象的状况,故应四诊合参,综合辨证。
上一篇 : 房颤用什么方法治疗好
下一篇 : 房颤患者如何选择治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