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脑出血详细介绍
发布于 2017/11/13 17:22 复禾健康
发布于 2017/11/13 17:22 复禾健康
一旦出现脑出血就会发生偏瘫或者是成为植物人,为此这种疾病是一种预后很不好的疾病,但是有些人对脑出血这种疾病的认识还是不太了解,一起来看看脑出血详细介绍吧,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脑出血是指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
1、病因、发病机制和病理
(1)病因:绝大多数脑出血是因高血压合并小动脉硬化引起;其他病因包括动脉瘤、动静脉畸形、脑淀粉样血管病变、脑动脉炎、梗死性脑出血、抗凝或溶栓治疗、Moyamoya 病、夹层动脉瘤、血液病(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红细胞增多症和镰状细胞病等),以及原发或转移性肿瘤等。
(2)发病机制:虽然高血压是脑出血的最常见原因,但发病机制并不完全清楚。目前多认为长期高血压可导致脑内小动脉或深穿支动脉硬化、血管壁纤维素样坏死或脂质透明变性、形成小动脉瘤或夹层动脉瘤;当血压骤然升高时出现病变血管破裂出血,或血液自血管壁渗出,血液进入脑组织形成血肿。
一次出血时间通常不超过30min,但资料显示约百分之二十到百分之四十的脑出血在病后24h内血肿仍在继续扩大,大量出血可直接造成病人死亡。多发性脑出血少见,通常继发于血液病、脑淀粉样血管病、血管炎、新生物或窦静脉闭塞性疾病。
血肿多为单发出血灶,一般在2~8cm左右,多灶性出血少见。
急性期出血灶中心充满血液或紫色葡萄浆状血块,周围是坏死脑组织和瘀点状出血性软化带;急性期过后,血块溶解,含铁血黄素和坏死脑组织被吞噬细胞清除,胶质增生,小的出血灶形成胶质瘢痕,大的出血灶可形成中风囊。
2、临床表现
一般特点最常见于50岁以上的高血压患者。通常在情绪激动和活动时发生,男性略多见,冬春季发病较多。
3、辅助检查
CT检查是临床疑诊脑出血的首选检查。ICH发病后CT立即显示出圆形或卵圆形均匀高密度区,边界清楚;还可明确血肿部位、大小、形态,是否破入脑室或脑组织移位、脑水肿程度以及梗阻性脑积水等,有助于确诊及指导治疗。
对脑干出血的诊断优于CT,但急性期对幕上及小脑出血的诊断价值不如CT;病程4~5周后CT不能辨认脑出血时,MRI仍可明确分辨,故可区别陈旧性脑出血和脑梗死。MRI较CT更易发现脑血管畸形、血管瘤及肿瘤等出血原因。
怀疑脑血管畸形、Moyamoya 病、血管炎等应行脑血管造影检查以明确诊断或行介入治疗。
4、治疗
急性期以防止继续出血、减轻脑水肿和颅内高压以及防治并发症为主要目标。
主张就近治疗、尽量避免搬动;应保持安静,卧床休息,减少探视;保持呼吸道畅通,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必要时吸氧;如有高热则应积极降温治疗;加强护理,保持肢体的功能位;酌情安放胃管鼻饲以保证营养和维持水和电解质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