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的日常护理如何做

发布于 2017/12/06 10:48 复禾健康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脑出血病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且发病急骤、病情危重,对脑出血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系统的护理是减少并发症和死亡率的关键,所以对新入院的患者稳定情绪,绝对卧床休息,那么我们一起来了解下,脑出血的日常护理。

1、加强病区空气及环境管理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流通,开窗通风,2次/d,室温控制在20~22℃,湿度60%~70%。避免患者受凉,因寒冷可使患者气道血管收缩、黏膜上皮缺血缺氧,抵抗力下降,细菌容易侵入。流感流行时限制或减少人员探视,以防交叉感染。

2、患者取正确卧位,严防误吸、误咽

平卧、床头角度过低均增加向食管反流及分泌物逆流入呼吸道的机会,患者应取侧卧位或平卧位,床头抬高10~15cm,头偏向一侧,取出义齿,口角的位置放低,利于分泌物引流。

3、严格掌握进食的时间和方法

在发病24h内,暂禁食,由于脑血液循环障碍,致使消化道功能减退,进食后会引起胃扩张、食物滞留,压迫腹腔静脉使回心血量减少。加之患者常伴有呕吐,易造成吸入性肺炎。

24h后仍昏迷者,给予39~41℃的流质鼻饲,鼻饲速度﹤25ml/min,通常每天鼻饲总量以2000~2500ml为宜。鼻饲前应先检查胃管是否在胃内,鼻饲前后应抬高床头20°~30°,为防止鼻饲物反流,鼻饲前应翻身,吸痰,鼻饲速度不宜过快,每次鼻饲量200ml,鼻饲后短时间尽量不翻身、吸痰,以免引起呕吐有报道,脑卒中患者鼻饲极易并发肺炎,且长期置管的患者由于咽部受到鼻饲管的刺激,环状括约肌不同程度的损伤及功能障碍增加了吸入性肺炎的可能,故待神志稍恢复后拔除胃管,予经口喂养。

神志清醒者鼓励进食,给予高蛋白质、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为宜,少量多餐,使胃能及时排空。患者进食时,若病情允许取半卧位或坐位,不要说话,以免引起误吸。进食后保持半卧位30~60min后再恢复原体位。部分患者因面部偏瘫影响咀嚼肌功能,在喂食时尽量放在健侧且靠近舌根,易于吞咽。每次进食量在300~400ml为宜,速度不宜过快,时间控制在20~30min,温度在40℃左右,以免冷、热刺激而致胃痉挛造成呕吐

加强呼吸道管理,保持呼吸道通畅

鼓励清醒患者充分深呼吸,以伸展肺的不活动部分。定时翻身,一般间隔2h为佳,夜间每3~4h1次。翻身时宜缓慢进行,将患者逐步翻至所需体位,同时给于叩背。护士五指并拢,掌指关节弯曲120°,利用腕关节的力量由外向内,自下而上,有节奏叩击患者背部,每次叩击3~5下,每次持续时间5~15min。叩击时注意观察患者面色、呼吸,防止窒息,边叩边鼓励患者咳嗽排痰,不能咳嗽排痰者在操作后立即吸痰。对有意识障碍的患者,要定时进行刺激吸痰,吸痰时要注意操作方法及次数,同时避免喉部黏膜损伤。昏迷患者注意观察呼吸道是否通畅,正确掌握吸痰指征。

给予氧气雾化吸入。患者取侧位,床头抬高30°,将氧气雾化吸入器接上中心吸氧通道,湿化瓶加温水,水温保持在50~60℃,将雾化液置于雾化器药杯内,调节氧流量为4~5L/min,利用氧气流作用将药液形成气雾状,使药物变成微小颗粒,随着氧气雾化吸入,均匀分布到气道表面,从而达到湿化气道,保持呼吸道黏膜温化,稀释痰液,利于痰液排出。同时又可增加氧分子的弥散能力及氧分压,提高氧疗效果。做雾化吸入时应密切观察患者呼吸,如痰多不能咳出时要及时吸出。雾化液根据医嘱配制:生理盐水30ml、α-糜蛋白酶5mg、庆大霉素8万U,每日2次,10~15min/次。

加强危重患者的口腔护理,注意观察口腔黏膜的改变,根据口腔pH值选用口腔清洗液,如pH值高选用百分之二~百分之三硼酸液,pH值低采用2%碳酸氢钠,pH值中性用1%~3%双氧水或生理盐水。保持口腔清洁及时清除口腔分泌物和食物残渣及呕吐物,清洗时特别注意对口腔内瘫痪侧颊黏膜的清洁,以免食物残渣存留于口腔内。

避免仪器的医源性污染,污染的氧气湿化瓶、输氧管、雾化器、管道等是造成交叉感染的重要传染因素,所以上述物品进行严格消毒处理。护士在执行吸氧、雾化吸入、吸痰、插胃管等操作时必须严格无菌技术,切实防止微生物的侵入。

脑出血专区推荐

专家推荐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