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血性黄疸治疗新进展

发布于 2017/12/06 11:26 复禾健康

溶血性黄疸属于消化内科疾病,多发生在新生儿的身上,其实溶血性黄疸这种疾病容易引起其它并发症,因此,及时治疗是很关键的,如今溶血性黄疸的发病率比较高,但是患者们一定要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治疗方法。那么,溶血性黄疸治疗新进展是什么?下面就让小编为大家具体介绍吧。

一、中医治疗溶血性黄疸

1、胆道阻滞型溶血性黄疸:身目俱黄,出现较快,寒热往来,右胁绞痛牵引至肩背部,口苦咽干,厌恶油腻,小便深黄,大便灰白,舌红苔黄腻,脉弦数。中药可用茵陈、白术、干姜、党参、山药、茯苓、佛手、菖蒲、郁金、焦山楂等,中成药可用健脾丸,地茵合剂等。

2、寒湿内阻型溶血性黄疸:身目俱黄,色泽晦暗如烟熏,畏寒肢冷神疲乏力,脘闷或腹胀,纳呆,口淡不渴,小溲不利。舌淡胖大苔白腻,脉濡缓。中医认为此为热邪深入,伤及脾胃,瘀阻血分,因此治疗要活血化瘀,养肝健脾,中药可用柴胡、赤芍、白芍、当归、桃仁、红花、川芎、佛手、陈皮、茯苓、山药、鸡血藤等药物。

二、西医治疗溶血性黄疸

若溶血性黄疸系肝细胞变性、坏死所致者,应积极进行护肝治疗,但由于多种护肝药的疗效并不确切,故只需选用1~2种,而不应使用过多的护肝药,否则还会加重肝脏的生理负担;如系中毒性肝炎所致,则可应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以加速肝细胞的解毒功能。甘利欣、门冬氨酸钾镁等药物是目前常用的减轻溶血性黄疸的药物。某些中药如茵栀黄、苦参或苦黄等药物均有消炎、利胆及降黄作用,可酌情使用。

血清间接胆红素如超过20mg/dl(342μmol/L),需采用换血输血。供血者须先作G6PD缺乏的过筛试验,必须没有G6PD缺乏方可供血,以免输血后加重和溶血性黄疸。避免亲属供血。溶血性黄疸不严重者不需输血。

专家推荐

延伸阅读

更多精彩回答

全国三甲医生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