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性瘫痪的治疗方法大解析

发布于 2016/02/19 16:22

脑性瘫痪常常被老百姓称为脑瘫,从医学概念上讲是指从出生前到出生后1个月内由各种原因导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主要表现为肢体运动障碍及运动时姿势异常。脑瘫的病因可能是多样的,尽管有很多相关研究,但是到目前为止该病确切的具体病因还是不太清楚。早产时缺血缺氧可能是脑瘫产生的最主要原因。脑瘫对患儿的运动功能影响严重,致残率很高,严重影响患儿和其相关家庭的的生活质量。

脑瘫是儿童和青少年中最常见的慢性神经系统疾病,患病人数巨大。据我国的流行病学调查,在0~6岁的儿童中,脑性瘫痪的患病率为1.2‰~2.7‰,男女比例在1.13~1.57:1,我国有600万左右的脑瘫患儿。此外,每年有数万新发的脑瘫患儿出现。脑瘫患儿实际上不但影响个体家庭生活质量,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社会负担,需要全社会给予关注和关爱。

脑性瘫痪的主要表现为运动发育落后,主动运动减少;患者的粗大运动和精细运动发育均落后。在新生儿时期主要表现为动作减少,吸吮觅食反应差。此外,患儿还可能表现出肌张力异常:肢体及躯干出现肌张力折刀样、齿轮样增高或肌张力减低。患儿还可能出现姿势异常:患儿在俯卧位、仰卧位,由仰卧拉成坐、直立位出现多种异常姿势,如“剪刀”步态和“X腿”等表现。神经系统检查常常能够发现患儿出现反射异常:原始反射延缓消失、保护性反射减弱或延缓出现。其他一些表现为常合并癫痫、智力低下、语言障碍、感知觉障碍、脑积水等。

脑瘫患儿需要长期的综合性治疗。一般而言,患者的受累肢体越多,治疗越困难。痉挛型双肢瘫和偏瘫治疗效果最好,手足徐动型治疗效果最差。治疗方法核心为康复治疗,也就是专业的运动功能训练。在功能训练的基础上,需要结合神经外科手术治疗才能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部分没有得到及时有效治疗的患儿在青少年阶段需要相应的矫形手术。

脑瘫患儿的功能康复治疗是漫长的。在患儿诊断为脑瘫后,就应该及时接受专业的功能康复训练。我们提倡家长参与到治疗中,也就是家长学会给孩子进行康复治疗。在医生的指导下,家长给予患儿进行长期的家庭训练,这样才能最经济有效的给予患儿长期的康复。康复治疗除了运动康复外,也包括相应的语言、智力、癫痫及行为异常的综合干预。

一般而言,大多数的痉挛性脑瘫患儿需要康复到5岁左右再接受神经外科手术。之所以观察到5岁,主要原因在于部分痉挛性脑瘫患儿在5岁前可能出现其它症状,也就是出现扭转痉挛的症状,而扭转痉挛需要特殊的治疗方法。如果患儿肢体痉挛非常严重,康复治疗不能缓解患儿的症状,那么可以将手术时间提前到3岁左右。

痉挛性脑瘫的神经外科手术主要包括(1)电生理监测下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或者SDR):手术在脊髓腰段或者颈段进行,分别可以缓解下肢及上肢广泛肌群痉挛。术中通过对脊神经后根也就是感觉根小束进行电刺激,观察肌肉反应分辨出与痉挛形成有关的也就是责任后根小束,切断这些异常小束即可减轻痉挛,同时能够减少对感觉及运动的干扰等并发症的出现。因为是选择性切断感觉神经,因此一般不影响运动功能。(2)选择性周围神经切断术(SPN):当患者痉挛症状比较局限,保守治疗无效,无固定挛缩畸形时,可采用SPN术。如肌皮神经SPN手术可治疗肘部痉挛,尺神经、正中神经SPN手术可治疗腕部和手指痉挛,胫神经SPN手术可治疗踝痉挛。(3)立体定向神经外科手术:对伴随震颤和扭转痉挛症状效果较好。采用影像立体定向技术和微电极导向神经电生理技术分别对脑内核团进行解剖定位和功能定位,然后用射频电极加热毁损特定核团,定位准确,疗效肯定。(4)鞘内巴氯芬泵:鞘内巴氯芬泵即持续鞘内巴氯芬灌注系统。它采用外科手术将程控泵和导管埋在人体内,通过程控泵和导管将巴氯芬注射剂按照设计剂量直接持续注入脑脊液中,对CP引起的肌肉痉挛有显著效果,对不自主运动也有改善。(5)矫形手术:当患儿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肢体已经出现明显的固定挛缩畸形时,矫形外科手术将成为前述手术的必要补充。

总之,脑瘫需要多学科的长期性综合治疗,需要患儿家长给予持之以恒的付出和接受科学的治疗方案。如果患儿能够接受科学、有效和及时的治疗,患儿是能够获得基本的生活和运动能力,获得融入社会的基本条件和机会。目前,社会上出现了很多打着快速有效治疗脑瘫幌子的不正规医疗机构,其危害是巨大的。其不但消耗了患儿家庭有限的经济资源,同时也延误了患儿的治疗时机。我们希望广大脑瘫患儿家属能够选择正规的医疗机构,选择科学的治疗方案。切勿仅仅相信纸面上的关于“神奇治疗”和“微创治疗”的宣传。

脑瘫专区推荐

专家推荐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