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的十项辅助检查

发布于 2016/03/11 15:43

便秘患者中,缺乏便意是最常见的主诉之一,而更多的患者则是由于长期忽视便意,而导致直肠感染功能的逐步降低。目前便秘的辅助检查包括内窥镜检查、组织学检查、粪便检查、盆底肌电图检查以及钡灌肠等方式。确诊便秘原因需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与其他检查结果,不能仅凭影像资料诊断。

便秘的十项辅助检查

1、内窥镜检查。主要目的是排除肿瘤性病变。长期灌肠,尤其是用肥皂水灌肠者,可见结肠粘膜水肿、血管纹理不清。长期服用蒽醌类泻剂者,可见粘膜黑变,其颜色从浅褐色至黑色不等。

2、血生化检查。主要针对可导致便秘的内分泌、代谢性因素进行检查。近年来,胃肠道激素与便秘的关系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国外学者已做了一些工作,但结论尚未明确,国内这方面的工作还做得较少。

3、组织学检查。疑为先天性巨结肠时,应进行活检。过去常在齿上方2~3cm取材,但有人认为取材以在齿线以上1~1.5cm为好,因过高部位的取材可能遗漏“超短段巨结肠”。

4、粪便检查。检查者应争取对患者一次排出的粪便作目测,粗略估计其重量,观察其物理性状。干硬、板粟状的粪块提示激惹综合征。还应进行大便常规及隐血检查。

5、排粪造影检查。将钡剂注入直肠、结肠(有进还可口服钡剂以观察小肠)后,患者坐在易透X线的便器上,在患者排便的过程中,多次摄片或录像,以观察肛管、直肠的影像学改变。检查者应亲自阅片,结合临床资料与其他检查结果综合判断,不能仅凭影像资料诊断。

6、盆底肌电图检查。应用电生理技术,检查盆底肌,耻骨直肠肌、外括约肌等横纹肌的功能状态,及其支配神经的功能状态。由于该项技术对检查者的要求较高,检查结果亦较难判断,所以目前仅用于观察模拟排便时盆底的横纹肌有无反常放电的情况。使用针电极者,因系创伤性检查,易诱发保护性放射而造成假阳性,尤在同时使用多根针电极时,经验不足者常判断失误,应引起注意。

7、结肠转运试验。主要用以检测患者的结肠转运时间(colonictransittime;—CTT),即消化道内容物自回盲瓣进入结肠后,在结肠蠕推动下通过全结肠直至由肛门排出所需的时间。利用放射学技术或同位素技术均可检测CTT,因放射技术简单实用,故在临床应用最为广泛。

8、钡灌肠。是诊断结肠器质性病变的主要方法之一。可发现冗长结肠、结肠增宽。如在侧位片上,骨盆入口处乙直肠宽度超过6.5cm,可认为异常。

9、结肠转动功能检查。系利用不透X线标志物,口服后定时拍摄腹部平片,追踪标志物的结肠运行中的情况,为判断结肠内容物运行速度及受阻部位后一种方法。

10、肛肠动力学检查。利用压力测定装置,检查内外括约肌、盆底、直肠功能状态及它们之间的协调情况,对判断便秘与上述结构的功能失常是否有关有重要意义。

温馨提示:保持大便通畅是延年益寿的前提。长期便秘,肠道内就容易产生各种毒素,影响多种器官的功能,加速机体的衰退。其中便秘对中老年的危害最大,易诱发老年痴呆症等疾病,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一旦有便秘情况及时医治都是健康的基础。

【参考文献:《实用中医内科学》《现代医学常备系列》】

便秘专区推荐

专家推荐

延伸阅读

更多精彩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