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肝的病因有哪些?

发布于 2016/03/11 15:43

肝病在我们的生活十分常见,所以大家并不陌生,肝病对患者的伤害十分巨大,而且肝病的种类比较多,丙肝就是其中一种比较常见的肝病,很多人好奇丙肝的病因,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那么,丙肝的病因有哪些呢?希望可以给大家的预防带来一些提示。

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丙肝病毒(HCV)所引起,是通过输血或血制品、血透析、单采血浆还输血球、肾移植、静脉注射毒品、性传播、母婴传播等传染引起的。那么,丙肝的病因有哪些呢?

丙肝分布较广,更容易演变为慢性、肝硬化和肝癌。在预防丙肝的措施上,筛选献血员是重要一环,凡血中抗-HCV阳性或HCVRNA阳性均不能作为献血员。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损害的一组全身性传染病。按病原学分类,目前已确定的有甲型肝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丁型肝炎、戊型肝炎,通过实验诊断排除上述类型肝炎着称为非甲—戊型肝炎。最近发现的庚型肝炎病毒和输血传播病毒是否引起肝炎未有定论。甲型和戊型肝炎临床表现相似,以疲乏食欲减退、厌油、肝大、肝功能异常为主,部分病例出现黄疸。甲型和戊型多表现为急性感染;乙型、丙型、丁性大多呈慢性感染,少数病例可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细胞癌。目前对病毒性尚缺乏特效治疗方法。甲型和乙型可通过疫苗预防,丙型、丁型尚无疫苗。

HCV进入体内之后,引起病毒血症。血浆中HCV浓度约为100—100000000/ml。病毒血症间断地出现于整个病程。在第一周即可从血液或肝组织中用PCR法检出HCVRNA。第2周开始,可检出抗HCV。少部分病例感染3个月后才检测到抗HCV。由于缺乏适当的细胞培养体系,HCV致病机制方面的研究受到一定限制。目前研究认为HCV致肝细胞损伤有下列因素的参与,其中免疫应答起着更重要的作用。

(1)HCV直接杀伤作用:HCV在肝细胞内复制干扰细胞内大分子的合成,增加溶酶体膜的通透性而引起细胞病变;另外,HCV表达产物(蛋白)对肝细胞有毒性作用,在体外表达HCV某些蛋白(如包膜蛋白)时,发现它们对宿主菌或细胞有毒性作用。

(2)宿主免疫因素已证实肝组织内存在HCV特异细胞毒性淋巴细胞(CD8+T细胞),可攻击HCV感染的肝细胞。另外,CD4+Th细胞被致敏后分泌的细胞因子,在协助清除HCV的同时,也导致了免疫损伤。

(3)自身免疫,HCV感染者常伴有自身免疫改变,如胆管病理损伤与自身免疫性肝炎相似;常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血清中可检出多种自身抗体,如抗核抗体、抗平滑肌抗体、抗单链DNA抗体、抗线粒体抗体等,均提示自身免疫机制的参与。

(4)细胞凋亡:正常人肝组织内无Fas分子的表达HCV感染肝细胞内有较大量的Fas表达,同时,HCV可激活CTLFasL五,Fas和FasL是诱导细胞凋灭亡的膜蛋白分子,二者结合导致细胞凋亡。

HCV感染后易慢性化,超过50%的HCV感染者转为慢性化的可能原因主要有:

(1)HCV的高度变异性。HCV在复制过程中由于所依赖之RNA的RNA聚合酶缺乏校正功能,在HCVRNA的复制过程中容易出现错误;同时由于机体免疫压力使HCV不断发生变异,甚至在同一个体出现变种毒株,病毒即以此来逃避宿主机体的免疫监视,导致慢性化;

(2)HCV对肝外细胞的泛嗜性。特别是存在于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中的HCV,成为反复感染肝细胞的来源;

(3)HCV在血液中滴度低,免疫原性弱,机体对其免疫应答水平低下,甚至产生免疫耐受,造成病毒持续感染。

HCV与HCC的关系也很密切。但HCV与HBV不同,它不经过与肝细胞染色体整合的过程。从HCV感染到HCC的发生通常要通过慢性肝炎和肝硬化的阶段。现在认为,慢性炎症导致肝细胞不断的破坏和再生是HCC发生的重要因素。

病毒性肝炎以肝损害为主,肝外器官可有一定损害。各型肝炎的基本病理改变表现为弥漫性变形、坏死,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炎症细胞浸润,间质增生和肝细胞再生。肝细胞变形通常表现为气球样变。病变早期以气球样变为主,表现为肝细胞肿胀,胞核浓缩,胞浆颜色变浅、透亮,状如气球,称之为气球样变。一些肝细胞体积缩小,胞核固缩甚至消失,由于核酸含量减少,胞浆嗜酸性染色增强,成伊红色圆形小体,称嗜酸性小体,此为嗜酸性变。肝细胞坏死根据坏死的形态、范围可分为单细胞坏死点状坏死(肝叶内数个肝细胞坏死)灶状坏死(肝小叶内小群肝细胞坏死),碎屑状坏死(PN)。肝实质与间质之间肝细胞的坏死),桥接坏死(BN)。小叶中央静脉之间或中央静脉与汇管区之间形成的条索状肝细胞坏死,融合坏死(多个小叶范围融合的坏死)。

炎症细胞浸润是判断炎症活动度的一个重要指标,浸润细胞主要为淋巴细胞,以CD8+或CD4+的T细胞为主,其他尚有单核细胞,浆细胞和组织细胞。间质增生包括Kupfuer细胞增生,间叶细胞核纤维母细胞增生,细胞外基质(ECM)增多和纤维化形成。肝细胞再生的机理尚有待阐明。最近有研究发现骨髓干细胞可诱导分化为肝细胞,其中间细胞可能为卵圆细胞。肝脏出现病变时有卵圆细胞被激活并增殖。骨髓干细胞—卵圆细胞—肝细胞的演进关系需要更直接的证据。再生的肝细胞体积较大,沿网状支架生长,当网状支架塌陷时,再生肝细胞可排列成结节状导致肝小叶结构紊乱。

丙肝是由丙型肝炎病毒(HCV)引起的。至于其发生的机理,目前尚不明确。但实验研究表明:丙肝的肝脏病变部位有多数单核细胞浸润,发生炎症和坏死,这和HBV引起的肝脏病变相似。同时,感染HCV后,也和HBV感染一样容易发生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这就说明,HCV感染引起的肝脏病变也和HBV感染相似,主要由病毒诱发人体免疫反应导致对肝细胞的兔疫损伤。而通过输血和应用血制品引起的传播也已确定无疑。此外,针刺、滥用注射药物、纹身、粪口途径、母婴垂直传播,以及唾液、飞沫、接吻和性接触等水平传播,也是引起丙型肝炎的可能原因。

因此,凡接受输血及血制品者;注射(尤其是静脉注射)、吸毒者;血液透析及肾移植病入;丙型肝炎家庭内接触者,尤其配偶;有不正当性行为或同性恋者;丙肝孕妇所生婴儿等,均是丙型肝炎的易感入群。此外,医务人员、实验室工作人员、处理血或血制品者,其丙肝的发病率也较高。

丙型肝炎,目前正呈全球性流行态势,成为欧美及我国终末期肝病的最主要原因。据魏来教授透露:由于丙肝目前在全球尚无疫苗可供预防,近年来发达国家HCV(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相关死亡病例已经超过HBV(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且欧美地区慢性丙肝的疾病危害日益显现。

我国丙肝流行调查结果显示,2008年我国报告的丙肝发病人数约12万,是2003年的6倍。目前丙肝死亡率在全球所有疾病中排在第十位,在中国,丙肝死亡率排在第五位。丙肝一直以来也没有得到社会公众的足够重视,是临床漏报率最高的法定传染病。

综上所述就是关于丙肝的病因介绍,相信通过上面的介绍,大家一定会更加了解丙肝的病因,希望大家可以根据这些得到一些关于如何预防患上该病的提示。但是仅仅是这样还是不够的,对于患者朋友,小编建议抓紧时间去进行治疗。最后祝大家身体健康,生活幸福。

丙肝专区推荐

专家推荐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