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阻肺的死亡率为什么那么高

发布于 2016/03/15 10:19

医学研究表明,在所有肺部疾病中,慢阻肺可以说是最不动声色的“杀手”。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慢阻肺仅次于心脏病、脑血管病和急性肺部感染,与艾滋病一起,并列为世界上第四大致死原因。慢阻肺高致死性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许多患者的病情长期未得到有效控制。其实无论是慢阻肺的预防还是治疗,只要关注,永远不晚。

慢阻肺的病名中有一个“慢”字,所以很多人觉得个病是慢慢来的,不要紧。其实不然。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最新数据显示:由于吸烟、空气污染等原因,目前全球已有6亿人患有慢阻肺,预计患病率还会继续上升,到2020年将成为全球第三大致死疾病,在中国约有超过4300万患者,多为吸烟男性,平均每分钟就有2.5人死于慢阻肺。我国每年死于慢阻肺的患者有128万,死亡率达17.6%,已超过冠心病的死亡率和死亡人数。而且,如果不及时干预,未来30年中国将有6500余万人死于慢阻肺。

更为可怕的是,如此高的致死率并没有引起人们对该病的重视。流行病学的调研结果显示,慢阻肺以高致病、高致残、高致死等特点严重威胁着公众的健康。更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早期的慢阻肺症状并不明显,公众对此的知晓率很低,患者常常到症状严重后才就诊,而此时慢阻肺已处于中、晚期阶段。

了解慢阻肺,首先从明确定义开始。什么是慢阻肺呢?慢阻肺是随着年龄增加出现呼气不畅的一种疾病,人们常说的“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就属于这个范畴,主要累及肺脏,但也可引起全身(或称肺外)的不良效应。董亮强调,如患者只有“慢性支气管炎”或“肺气肿”,而无气流受限,则不能诊斯为慢阻肺。

慢阻肺并非不治之症,但死亡率较高。这是因为慢阻肺是一个进行性发展的疾病,起病非常隐蔽,30%的患者没有任何症状,很容易被忽视,从而错过治疗的最佳时期。当患者出现气急呼吸困难等明显症状时,往往已到了疾病的中晚期,使治疗陷入被动。再加上患者对此病的认识不够,尤其是中老年患者出现气急等症状时,往往认为是年龄老化、呼吸功能减退导致的。到医院一检查才发现慢阻肺病情已比较严重,肺功能损害已难以逆转。因此,慢阻肺被称为生命的“沉默杀手”。

慢阻肺的死亡率如此之高,患者朋友们一定要重视起来,患上此病要去正规医院接受科学全面的诊断治疗。由于慢阻肺在早期容易被人忽视,所以再次呼吁广大朋友,一定要注意积极的预防,避免疾病的发生。

专家推荐

延伸阅读

更多精彩回答

全国三甲医生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