痴呆的诊断有哪些标准

发布于 2016/04/18 13:51

痴呆是一种常见的疾病,由于其的特殊性很容易出现误诊,不同国家地区对痴呆的诊断标准也不同,为了不误诊,首先要弄清楚痴呆的诊断标准,那么,痴呆的诊断有哪些标准呢?下面将为大家介绍几种常见的痴呆诊断标准。

1、1993年我国制订的诊断标准如下:⑴智力检测证实痴呆;⑵至少有2项识别功能障碍;⑶记忆及识别障碍进行性加重;⑷无意识障碍;⑸40-90岁起病;⑹无其它躯体或脑部疾病能解释上述病情。

支持条件:⑴进行性加重的失语、失用失认;⑵日常生活及行为障碍;⑶家族中有相似患者;⑷脑脊液正常,脑电图无特异改变,CT有脑萎缩,且进行性加重。

2、DSM-IV(1994年)诊断标准:⑴<60岁痴呆者,脑活栓组织中应有大量SP(15个/10个低倍视野)和NFT;⑵>70岁痴呆者,脑组织中仅见SP,而无NFT者,其SP必须甚多;⑶脑组织中仅有NFT者,只符合拳击痴呆诊断,不诊断痴呆;⑷痴呆脑组织中无SP或NFT者,应考虑其他原因。

3、WHO的ICD-10(1992年)诊断标准:美国神经系统传染性疾病及卒中研究所(NICFS)及老年性痴呆及其相关性疾病协会(ADRDA)标准规定根据症状、量表及神经影像学所见,只能诊断为“可能为老年性痴呆”,确认则有赖于脑组织活检。这在我国较难被患者及家属接受,早期诊断AD存在更多困难。目前美国已开展双标免疫化法以检出NFT;立体异构生物学技术计算出神经元数目及tau数量。我国有些单位开展了脑脊液中测定磷酸化神经纤维丝(phosphoryltedneurofilament,PNF)/PHF值。

无论如何,痴呆临床误诊率尚很高尤其是早期诊断,困难较大。CT/MRI具有诊断价值。正电子放射成像技术(PET)研究应用正受到重视。因此,患者家属在就医时一定要弄清楚痴呆的诊断标准,一面延误患者的治疗。

痴呆专区推荐

专家推荐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回答